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起来看明朝这戏剧般的八年!( 三 )


“大快人心”中 , 却忽略了这次朝会的另一个细节 , 当王竑愤怒的冲上去殴打马顺时 , 群臣里跟着跳出来的 , 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 , 他跟着对马顺拳打脚踢 , 带动着群臣将之殴死 。俨然一个“锄奸英雄” 。然而 , 他恰恰是王振的“党羽” 。王文 , 子千之 , 河北束鹿人 , 史载他“面目严冷 , 然中实柔媚” 。王振“专权”的时候 , 王文对王振很“柔媚” , 王振弹劾杨士奇 , 整治杨浦 , 皆是当时身为御史的他做“急先锋” 。薛宣下狱 , 也是他罗织罪名 。
弹劾王振的陈溢 , 在正统年间被王振陷害 , 撤掉了陕西巡抚的职务 , 王振派去接替陈溢的人 , 还是王文 。正统年间 , 他与徐希堪称王振的“左膀右臂” , “左膀”徐希已惨死在土木堡 , “右臂”王文却反戈一击 , 带头“慷慨激昂”查余党 , 之后王振之侄王山定罪 , 也是王文参审 , 定出十三条大罪 , 亲手把王振全家满门抄斩 。
但他确实有能力 , 史载他镇守陕西时“镇静不扰” , 又曾主持宁夏防务 , 在之后的北京保卫战里 , 也成为于谦的得力助手 。另有一位太监 , 也同属“王振余党” , 却走了朱祁钰亲信宦官金英的门路 , 最后被命“戴罪立功” , 在北京保卫战中出力颇多 , 之后他被朱祁钰重用 , 节制禁军“团营” , 他就是后来“夺门之变”的主谋之一---曹吉祥 。
整防务 , 清余党 , 大明王朝的备战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 却还有一个大麻烦在面前----朱祁镇怎么办?瓦剌挟持朱祁镇四处侵扰 , 更大肆向明朝勒索 ,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另立新君 。八月二十八日 , 王文首先上书 , 要求朱祁钰即位 , 接着得到了主持防务的兵部尚书于谦的支持 , 于谦表白说“臣等诚忧国家 , 非为私计” 。
这是于谦的想法 , 但群臣想法不一 , 户部侍郎陈循 , 刑部侍郎江渊 , 刑部尚书俞士悦 , 内阁大学士萧兹纷纷支持 , 但曾支持于谦主战的商辂 , 户部尚书金濂 , 曾建议南迁的徐程 , 太常寺卿许彬 , 都督张軏都纷纷反对 。而德高望重的吏部尚书王直 , 礼部尚书胡滢 , 右都御史王翱 , 则建议由朱祁镇之子朱见深即位 , 孙太后“垂帘听政” , 于谦等大臣辅政 。内阁大学士高谷则说“此事非臣等可言” , 拒绝发表看法 。这其中 , 商辂是太子朱见深的“展书官” 。徐程是“东宫侍讲” , 胡滢深受朱瞻基“托孤辅政”重任 , 至于陈循 , 江渊 , 均是在正统朝“不得志”的官员 , 俞士悦与于谦交好 。
大部分 , 其实都是“为私利” 。三方争执之下 , 由于负责京城防务的于谦坚决站在朱祈玉一边 , 最终朱祈玉的即位“顺理成章” , 次年改元景泰 。
“站对了队”的陈循 , 江渊 , 王文三人顺利入阁 , 成为朱祈玉的亲信 。商辂虽“站错了队” , 但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中三元”奇迹的创造者 , 名声在外 , 又有于谦 , 高谷等重臣支持 , 官位也节节高升 , 次年也成为内阁大学士 。当然 , 为了“政治平衡” , 朱祁钰将哥哥朱祈镇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 , 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大明上下 , 从而完成了这次“权力交接” , 九月六日 , 朱祁钰正式登基 , 一个月以后 , 明军在“北京保卫战”里重创瓦剌 , 风雨飘摇的国家转危为安 , 次年改元景泰 , 至此 , 火线登基的朱祁钰 , 终于凭北京保卫战树立的崇高威望 , 坐稳了本不属于他的龙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