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的研究意义:中国历史纪年的重大节点( 二 )


利簋的铭文古奥异常,文字还带有典型的商代风格 。对于铭文的释读,不同的意见很多 。在铭文中,最难懂的是其中的“岁鼎”二字 。学术界最经常采信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政烺研究员做的释文 。“利”是人名,是制作这件青铜器的人的名字 。铭文说,武王攻打商国,在甲子日的早晨,岁星(今称木星)在适当的位置上 。经过了一日一夜,战争就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利”这个人在甲子大战后的第七天,铸造了这件祭祀祖先的青铜器 。
利簋的出现,证实了古代文献中所谓“甲子日克商”的记载 。在利簋铭文的基础上,武王克商之战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而利簋铭文中“岁鼎”二字,虽然张政烺解释得比较通顺,但是想要在厘定克商之战的具体时间,仍然要面对重重的谜团 。这也就是有名的“岁鼎之谜” 。
天文历法透露的费解信息:“五纬聚房”和“岁在鹑火”
关于武王克商这个历史事件,史料中记载的天文历法信息,除了“甲子”日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两条,这就是“五纬聚房”和“岁在鹑火” 。
“五纬聚房”是个比较费解的词 。其字面意义就是“五星出东方” 。提到五星出东方,就不能不讲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国宝级丝织品 。
这一件汉魏时期的彩锦护膊 。它是射手拉弓的时候系在小臂上的 。彩锦护膊一出土,就在中国大地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原因是彩锦上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 。在今天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腾飞的时代,中国的国旗又是五星红旗,这件精美绝伦的彩锦护膊,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感情 。
当然,如果要认真说护膊上“五星出东方”文字的本意,它其实是古代星占学上很常见的占辞 。这里的“五星”,就是今天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而所谓“中国”,是星占学分野概念里的“中国”,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而“中国”之外,就是“西方”、“夷狄”或者“外国” 。
“五星积于东方”和“五星出东方”是指五大行星在某段时期内,在日出前同时出现在东方 。这种天象非常罕见,所以也引起古人格外的好奇与重视,把这些天象附会上某种“天意” 。比如《文献通考》上就说:“周将伐殷,五星聚房”,今本《竹书纪年》中则说“五纬聚房”,等等 。这些古代文献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武王克商的时候,天空中能够看见“五星出东方”这种特殊的天象 。利用现代天文学技术,回推“五星出东方”的具体时间,就能帮助我们减小武王克商之年的年代范围 。
武王克商之战,另外一个重要的天象记录是《国语》中的“岁在鹑火”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星占学概念,往简单里讲,就是说今天的木星位于南方天空中一个被标明为“鹑火”的区域内 。木星作为天空中非常明亮的一颗星星,代表着作战的“神谕” 。鹑火,按照星占学是周国的区域,木星在周国的区域里,当然就是神的旨意说,作战一定是周国获胜 。
早在汉代,刘歆就以《三统历》为基础,推算武王克商之年是公元前1122年;裴骃以《古本竹书纪年》为基础,推算结果是公元前1027年 。近年根据倪德卫(David Nivison)、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和班大卫(David Pankenier)的研究,论争范围被显著缩小到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1045年之间 。之所以时间范围能够如此有效率的缩小,就是利用了现代天文学技术回推“五纬聚房”和“岁在鹑火”的发生时间;而武王克商之战的具体时间,就存在于这两个天象回推得到的数据的重叠部分 。
“五纬聚房”和“岁在鹑火”在基本概念上有很多模糊性与复杂性,这种模糊复杂性使得人们对于青铜器“利簋”铭文的解读产生了新的想法 。美国汉学界三位顶尖专家的工作成果是富于启发性的,但是他们的努力未见得就真正解开了利簋铭文中的“岁鼎”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