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贡献朱熹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三 )


教育思想
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 。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
论述教育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 。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 。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
他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 。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 。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 。
科学思想
朱熹阐述“格物致知”时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 。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 。”“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然而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 。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 认为对天文、地理、生物、农业、气象等万事万物都应该研究 。
朱熹对于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以及历代天文地理知识都有涉猎,特别是对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名著《梦溪笔谈》钻研尤深,使得《梦溪笔谈》成为其科学思想的来源之一 。朱熹著有《参同契考异》,并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过实际的考察和研究,如从对高山螺蚌壳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变化等,如月用胶泥制作过立体地图 。朱熹学生黄斡在《朱先生行状》中称朱熹“至若天文、地志、律历、兵机,亦皆洞究渊微 。”朱熹67岁时曾回忆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 。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 。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 。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从小就关心天文问题,甚至思想得几乎成病,至老都在思量天地壁后是何物 。这都说明,他把理学推向鼎盛时期,使儒学的哲学化达到很高的水平,是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思想作基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