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和于谦皆死于朝廷之手愚忠还是悲壮?

做岳飞,还是做于谦?
西湖给人的感觉常常过于柔美,然而也有人从中发现了阳刚之气,清代文人袁枚写道:“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诗中所说的“岳于双少保”正是大家熟知的岳飞和于谦 。
网络配图
莫须有罪
只有在乱世,人们才会更加期待英雄,只有在乱世,英雄才能自由驰骋 。
1127年,北宋两位末代皇帝被金兵俘虏,从此半壁江山沦于敌手,千万百姓流离失所 。因此,“收复失去的河山,救回被掠去的两位皇帝,一雪国耻!”就成为那个时代最强烈的呐喊,岳飞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场的 。
1140年,在友军的协助下,岳飞率军大破金国的精锐之师,然而就在岳飞趁胜攻入金境时,朝廷连发十二道诏命令岳飞退兵 。岳飞前功尽弃、仰天长叹!
岳飞退兵后,收复的失地立即被金人重新占领 。第二年,岳飞被朝廷赐死 。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愤懑了八百多年的故事,当时的宰相秦桧成为人们心中的罪魁祸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有了新想法,认为秦桧不过是替罪羊,显然最终作出决定的无疑是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宋高宗赵构 。
冤案背后
无论真凶究竟是秦桧还是赵构,都必有不简单的原因 。
从皇帝赵构的角度看,岳飞让他很矛盾 。危难之际,有岳飞这样力挽狂澜的中兴大将在,宛如给朝廷的半壁江山上了一道保险锁,让赵构倍感安全 。然而一旦局势稍微平稳,曾被金军在海上追击了三百余里,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赵构,不禁又有安享眼前太平之心,不敢承担贸然北伐的风险 。就算岳飞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自己的皇位也同样受到威胁 。最可怕的是金国还有一招“杀手锏”,就是扶持赵构的哥哥宋钦宗建立傀儡国家 。从皇帝的个人利益出发,宋高宗赵构最好的选择就是维持现状 。
也许有人会觉得赵构多虑了,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并且有亡国之责,能在有生之年被拯救回国已经万幸,难道还能威胁到北伐成功后的一代中兴明主赵构吗?
有答案,这个答案却出现在三百年之后,就是明朝中期发生的“夺门之变” 。
于谦的选择
和宋高宗赵构一样,明朝的景泰帝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皇帝 。他的兄长明英宗在太监鼓动下,豪情满怀地御驾亲征抵御蒙古兵,结果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
网络配图
皇帝被俘虏,朝廷上下群龙无首,明英宗的弟弟临危受命,以摄政王的身份打理朝政,后来为了杜绝蒙古人用皇帝俘虏进行要挟,他在众人的拥护下干脆登基为帝,即明景泰帝 。而于谦,就是策划、组织和领导大明军民保卫北京城,并最终逼退了蒙古兵的那个人 。
在被释放前,明英宗曾对前来探望的使臣说:“蒙古军有意送我回去,请你转告朝廷,我若能回去,做个平民百姓就心满意足了 。”
非常相似,三百零八年前,宋金议和后,金国送回了宋高宗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同样沦为俘虏的宋钦宗赵桓也说过类似的话 。他非常狼狈地拦住了韦太后的车子,痛苦地央求韦太后:“请回去告诉九弟(赵构),只要能让我回去,有间普通的房子住我就心满意足了 。”
明朝的景泰帝或许做不到赵构那么决绝,而且他倚重的不是秦桧那类谙熟潜规则的官场老手,而是大公无私的英雄于谦 。当景泰帝不愿意迎接被俘虏的哥哥明英宗回国,与群臣争执得不可开交时,于谦最后发话了,坦言景泰帝的帝位已经稳定,所以不必疑虑,应该尽快迎回太上皇明英宗回来 。于谦的表态,是景泰帝无法拒绝的 。
真相:分裂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