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三国演义夷陵之战的虚构情节( 三 )


第三个故事最玄乎,玉泉山关公显圣,并且助儿子关兴杀了潘璋报了仇 。显圣之事当然是假的,但杀潘璋是不是真的呢?很遗憾,也不是的 。《潘璋传》中的这句“嘉禾三年卒(234)”否定了这个让无数读者拍手称快的故事 。
接下来战役的另一主角陆逊登场 。罗贯中把陆逊的登场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阚泽,《三国演义》里描述的是,阚泽以全家性命担保,保举陆逊为帅 。翻遍史书,也找不到此事的任何痕迹,显然,这里又是罗贯中的虚构 。真实的阚泽是以文采和礼仪见长的,“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阚泽传》),在《陆逊传》中直接叙述“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并没有关于阚泽举荐陆逊的记载 。
网络配图

五、最后之决战
《三国演义》中,最后的决战开始前,有两次小规模的较量,一次是吴班屯兵于原野之上,刘备驻兵暗处,而试图引诱陆逊出击,陆逊并没有上当,而是回绝了诸将出击的建议 。这一事件来源于《陆逊传》中的这样一段记载:“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 。’”此处之小说情节与史实完全一致,没有虚构成分 。再来看另外一场战役,陆逊在大战开始前,先派遣淳于丹进攻江南傅彤把守的第四营,结果未能得手,淳于丹战败而还 。这件事在史书中只有一句话“乃先攻一营,不利”,罗贯中绘声绘色地把它演绎成了一大段文字,淳于丹这个人脱胎于前文所提到的鲜于丹,傅彤则是傅肜的误写,可以说,这一段,基本属实,只不过加入了小说家特有的演绎笔法而已 。
在战术的安排上,罗贯中反复强调,刘备军驻扎在地形复杂之处,即诸葛亮和曹丕口中所说的“包原隰险阻屯兵”(第八十四回),因而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地位 。事实上,在《三国志》中,无论是《先主传》还是《陆逊传》都没有明确记载这一点,那么,是不是就此可以认定罗贯中在胡扯呢?当然不能,事实上,这是罗贯中做出了合理推测 。在地理上,三峡地区的确山水相接,茂林丛生,地形十分复杂,而根据战斗过程来看,刘备也没有发挥上游对下游的水军优势,而是在陆地上与陆逊交火,这样,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刘备确实是“包原隰险阻屯兵”,给了陆逊以火攻的机会,从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
战役的过程比较简单,陆逊命令诸将分头放火,夹攻刘备,刘备军大败 。这里小说中的情节与史实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不过是把任务的分配具体化了 。接着,刘备败退的情况很值得研究 。演义中刘备败退的景象堪称一幅忠臣效死的悲壮画面,傅彤、程畿、张南、冯习、沙摩柯等人先后战死,就连孙权之妹听说军中讹传刘备的死讯,都投江而死 。事实是怎样的呢?
先看傅彤,《三国志》中只有傅肜而无傅彤,基本可以判定此人就是傅彤的原型,来看《杨戏传》中的记载:“时又有义阳傅肜,先主退军,断后拒战,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程畿,“后随先主征吴,遇大军败绩,溯江而还,或告之曰:‘后追已至,解船轻去,乃可以免 。’畿曰:‘吾在军,未曾为敌走,况从天子而见危哉!’追人遂及畿船,畿身执戟战,敌船有覆者 。众大至,共击之,乃死 。”冯习、张南,“休元名习,南郡人 。随先主入蜀 。先主东征吴,习为领军,统诸军,大败于猇亭 。文进名南,亦自荆州随先主入蜀,领兵从先主征吴,与习俱死 。”并且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有这样的话“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陆逊传》也有相关记载:“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 。由此可见,此处俱是史实,并非罗贯中自行加入的情节,而孙夫人投河之事,则并不见于史载,只有“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先主穆皇后传》)这样的话,说明孙夫人早就离开刘备,返回吴地,这里应该是虚构的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