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上单用什么好玩 王者荣耀上单用什么好( 五 )


我们说儒家茶文化有"化民成俗之效"是丝毫不过分的 。因为儒家正是以自己的"茶德",作为茶文化的内在核心,从而形成了民俗中的一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它对人们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都起到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
茶与禅渊源深长,"茶禅一味"的精练概括,浓缩着许多至今也难以阐述得尽善尽美的深刻涵意 。佛教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的传播等方面,其巨大贡献是自不待言;而"吃茶去"三个字,并非提示那提神生津、营养丰富的茶是僧侣们的最理想的平和饮料,而是在讲述佛教的观念,暗藏了许多禅机,成为禅林法语 。"天下名山僧侣多","自古高山出好茶" 。历史上许多名茶往往都出自禅林寺院 。这对禅宗,对茶文化,都是无法回避的重头戏 。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禅宗逐渐形成的茶文化的庄严肃穆的茶礼、茶宴等,具有高超的审美思想、审美趣味和艺术境界,因而它对茶文化推波助澜的传播,直接造成了中国茶文化的全面兴盛 。
茶在禅门中的发展,由特殊功能到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的茶礼仪式,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观念的一致性,即茶之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 。正因为茶与禅能融为一体,所以茶助禅,禅助茶,"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茶有如此巨大功能,决非仅由其药用性质的特殊方面所决定,正如道教最早在观念上把茶吸纳进其"自然之道"的理论系统中一样,禅门亦将茶的自然性质,作为其追求真心(本心)说的一个自然媒介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中,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无与伦比的自然媒介 。它的无可替代性,正是禅宗能将其真正作为一种文化而大大兴盛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
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早发生于药用功能中,但不同的是,它一开始便与禅门最基本的工夫--禅定结合在一块 。而禅定正是其他宗派也注重的,所以就连最富神秘色彩的佛教密宗在其重要场合也无法离开茶 。
在禅宗眼里,任何事物都与道相通 。"一切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永嘉大师禅宗集o证道歌》)"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景德传灯录》卷六)这里,最关键的是一个"悟"字,如一味追求俗世行为,就会"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就正如求佛保佑的人,也是以-定的功利为目的,从而经常会成为悟的束缚 。禅宗强调直悟门性,也就是对本性真心的自悟 。
禅宗是中国士大夫的佛教,浸染中国思想文化最深,它比以前各种佛学流派更多地从老庄思想及魏晋玄学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及"言不尽意","得意忘像"中吸取了精华,形成了以直觉观照、沉思默想为特征的参禅方式,以活参、顿悟为特征的领悟方式;以自然、凝炼、含蓄为特征的表达方式改变了过去佛教灌输与说教的习惯,突出了自悟的直觉观照方式 。"吃茶去"三字,成为禅林法语,就是"直指人心,见心成佛"的"悟道"方式 。唐高僧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古佛" 。因其嗜茶成癖,所以每说话之前总要说声"吃茶去" 。《广群芳谱o茶谱》引《指月录》中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 。师曰:"吃茶去 。"--并非要你直接吃茶而是要你作当下"悟道" 。自此以后,"吃茶去"成为著名的茶文化典故 。让我们看看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如何说的吧:"三碗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显然,皎然的所谓的"得道"成了这里的真正核心,无论怎说,那"兴味"只能从此而出;以茶禅之"悟",真是何须苦心去"破烦恼"啊!"得道"是一种禅宗的当下之悟,正如赵州和尚所谓"任运随缘,不涉言路" 。赵州接连三称"吃茶去",不就是要人们在"不涉言路"的前提下去悟道么 。由此看来,"茶禅-味"中的茶与禅的沟通与融合,也不正是首先从"不涉言路"的条件下取得的么 。如单方面地执着究为茶或禅味,不就正好落人了语言的圈套了吗!"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 。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显然,禅师论禅,是要排斥法执、吾执,以便自悟本性 。执,即束缚 。就如"吃茶去",如拘泥于此三字死钻牛角尖,有可能成为人们理解上即"悟道"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