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新三国沙溢版孙策《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
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 。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相比,更胜一筹 。
其一,志向远大,气度不凡 。
孙策,吞日月者也 。人言策弟孙权为日,策为月 。以此推之,策故以明亮,然未能长久,以其依赖日而生光 。其实不然 。东吴基础为孙策所建,孙权拱手承受,如无孙策,以权而面对袁术固然难以成事 。这就是孙策临终时嘱咐其弟的:与天下争锋,汝不及我 。而基业就是“争锋”而得,而非拱手所得 。这样的经历,孙策应为“日”,而孙权为“月”,以孙策开疆阔土,而孙权拱手治理 。然,自古以天子为日,所以孙策屈居于月 。
孙策志向远大,以复仇兴业为先 。和众多英雄一样,孙策也意识到“汉家不可能复兴”,当时正是群雄逐鹿的时代 。所以,孙策走的便是“王霸路线” 。
孙坚以30骑殒命于砚山,余部归袁术 。孙策的兴业,所谓“凋零”,首先面对的是发展部队 。这里,孙策的举动堪为“经典”——玉玺换军队 。孙策以父亲所遗留之洛阳玉玺换取袁术的几千人马 。这个魄力真是伟大 。或者,可以说,孙策以玉玺换取了“孙家军”这样自己的武装,换取了江东六郡,换取了东吴基业 。不是英雄断然难为此 。至于袁绍等,自然不能与孙策相比 。
乃至于袁术、曹操赞誉孙策 。前以“若有子如孙郎,死无恨”,后以“狮儿,难以争锋” 。孙策,“初生牛犊不畏虎”,壮哉!
其二,政治明晰,决断果然 。
袁术俨然是个反面教材 。实力孤单,城池不过一曲,而擅自独立称帝 。这样,自然是引来了诸侯的不满,何况他称帝时,众多家臣一致反对 。的确因“称帝”而成了孤家寡人,成了众矢之的 。比起孙策让出玉玺来说,袁术太卤莽无谋了 。
孙策是袁术军衍生出来的 。在四诸侯围猎袁术的时候,孙策便是四诸侯之南路诸侯,与曹操、刘备、吕布一起围追堵截袁术 。道理很简单,维护汉家皇权之不可侵犯 。尽管东汉末年,诸侯野心膨胀,但汉朝一直存在,诸侯也名义上以汉家臣子为据,都不敢擅自谋篡权 。袁术的确是“出头鸟”,死在了前面 。
袁术至此陨灭,而孙策得以更好的控制江东地区,毕竟在江东,袁术和孙策是两雄对峙 。袁术称帝,进而陨灭,无形中给孙策兴起乃至称霸奠定了好的环境 。如果袁术存在,孙策或许显得制肘些 。
其三,任人惟才,人心相应 。
孙策的用人方略很好,不管是血亲还是疏离,甚至是过往的仇敌,孙策都以才录用 。血亲如孙权、孙河、孙静等;旧将如程普、黄盖、韩当等;新臣如周瑜、张昭、张宏等;仇敌如太史慈、祖郎等 。众将“乐为之用” 。孙策做到了“用人不疑”和“知人善任” 。至于临终嘱托张周以后事,也称得上是“古今之盛轨” 。
其四,勇猛 。
总之,孙策真如“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真一时之美士 。
至于孙策未得称帝 。一来诸侯战斗不止,大势力仍然存在 。“挟天子”的曹操是最大的敌手,而称帝带来的则是众多诸侯的齐力反对,这个在当时暂时行不通;二来,孙策血性如其父,单身犯险,为一将之力有余,为一君之度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