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官二代们平均年龄只有34岁非酒囊饭袋( 三 )


只可惜端方再次回到历史舞台已经是1911年5月,他被委任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 。此时,“保路运动”如火如荼 。四川总督赵尔丰因此被免职,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部前往镇压 。端方到四川后,武昌起义已经成功,以至于军饷不济 。端方的手下军官挑动军队哗变,端方和弟弟端锦被哗变的士兵杀死 。
独当一面的“铁帽子王”
大清国建国之初,有八位“铁帽子王”,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肃亲王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当年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大清皇帝 。最后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只好由六岁的福临继位 。
从豪格算起,肃亲王的爵位传到善耆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 。不过,善耆这个铁帽子王早已远离政治,虽然是个王爷,实际上就是个政治待遇,享受这个级别 。
善耆干练、开明、为人豪爽、个性诙谐 。“庚子国变”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行抵大同时,太后命善耆回京,会同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办理善后事宜 。这时善耆结识了在日军中担任翻译官的川岛浪速,两人相见恨晚,后来拜了把兄弟 。在川岛浪速等人支持下,善耆根据日本警察法和北京城的现状,编成巡捕队,建立起中国最早的警察制度 。
1902年,善耆被任命为步军统领兼工巡局大臣,领导新建立的巡警 。善耆担任民政部尚书后,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警政、户口、卫生、市政等方面的建设 。有一次,善耆的福晋不遵守交通规则,许世英责令罚银十元 。许世英此举不但未获罪责,反而得到赞赏 。
善耆掌握着大清国的警务大权,职责就是消灭革命党 。不过,这位满清王爷对革命党颇有兴趣,有一次同盟会开会,善耆送去1万两银子,同盟会就这钱能不能收展开过争论,最后还是收下了 。
1911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未遂,被捕后善耆亲自为其说情,免其一死,还对他优待有加 。据说,二人在狱中相谈,甚为融洽,最后相互仰慕 。善耆此举使得革命党人对满洲亲贵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辛亥革命的妥协打下了感情基础 。
手握军权谈改革
说到晚清之中有谁能带兵,除了端方之外,当属铁良和良弼 。
铁良的祖父曾为江西吉安知府,但是随着祖父和父亲的相继去世,家境败落,最贫苦时一度断炊 。无奈之中,铁良只得放弃科举 。从神机营月薪一两的“书手”干起,历任通政司参议、大理寺少卿、户部侍郎等,最高做到了陆军部尚书,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
铁良是晚清贵族中少有的人才,他担任陆军大臣期间十分注意训练部队,使得中国建立了一支可战之军 。1903年,铁良赴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后清廷设立总理练兵处,统一编了新军 。庆亲王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为襄办,并暗中监视袁世凯 。
1906年官制改革,兵部、练兵处和太仆寺统一为陆军部 。铁良专任陆军部大臣 。慈禧恐袁世凯尾大不掉,将北洋六镇中的一、三、五、六镇尽数划归铁良统领,造成铁良与袁世凯相抗的“均势” 。
实际上,早在1905年,铁良任户部尚书时,就开始着手从财务上对北洋军“钩稽精核”,使得北洋粮饷捉襟见肘 。同时,铁良开始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他依靠留日归来的良弼联络士官学生,与袁世凯嫡系倾轧 。不仅如此,铁良用人不拘一格,后来革命党人中的军事人才吴禄贞、蒋百里都是这位王爷提拔上来的 。
1906年春夏之交,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纷纷回国 。8月26日,清廷召开御前会议,讨论立宪事项,在这次会上,关于立宪缓急,铁良和袁世凯又发生了一场争论 。在他看来,主张设立大权独揽的“责任内阁”,还想担任副总理大臣的袁世凯,野心已昭然若揭 。袁世凯随后觐见慈禧,联合奕劻参了铁良一本:“若不去铁,新政必有阻挠 。”结果弄巧成拙,西太后本来已经拟旨,不让铁良等“反对派”再参加御前会议,但袁世凯的表现,让她马上改变了主意,将此旨“留中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