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诵的智慧化身:蜀汉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人称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成都有武侯祠 。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 。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 。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
【千古传诵的智慧化身:蜀汉丞相诸葛亮】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在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门第不高的官僚地主家庭里,诞生下一个婴儿,他就是后来成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的诸葛亮 。
躬耕南阳 隆中对策
诸葛亮,字孔明 。父亲诸葛洼,当过秦山郡郡丞 。郡丞是协助郡太守掌管行政司法的官员,地位并不高,所以诸葛亮的出身并非名门望族 。




诸葛亮有三个兄弟、两个姐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他小的时候生母就病故了,大约在八岁的时候,父亲诸葛挂又去世了 。从此诸葛亮一家子就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了 。
诸葛亮四岁的时候,爆发了惊天动地的黄巾大起义,各地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纷纷割据自立,互相攻战不休 。诸葛亮的家乡徐州一带,变成了军阀间互相厮杀争夺的要地,威胁着这一家人的生活和安全 。诸葛玄与割据扬州一带的军阀袁术认识,这时正好袁术从淮南派人送来了一个任命他为豫章太守的信,诸葛玄认为这正是一个躲避家乡战乱的机会,他决定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留在家乡看管家产,于兴平二年(195年)带着诸葛亮姐弟离开山东老家,去就任豫章太守(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从此一家人就分散了 。
诸葛玄就任豫章太守不久,袁术就在与另一个军阀曹操的斗争中,失败后病死了 。袁术一死,诸葛玄就失去了靠山,这时后汉朝廷又派来个叫朱皓的当豫章太守,诸葛玄在豫章没有法子呆下去了,于是就又带着诸葛亮姐弟去襄阳投靠他的朋友荆州牧刘表 。但是诸葛玄到了荆州不久,还没有得到刘表的任用,就于公元197年病死了 。这时诸葛亮已经十七岁,他的两个姐姐已在荆州出嫁,就剩下他和小弟弟诸葛均在一起生活了 。他本想带着弟弟回老家寻找哥哥,但家乡当时更乱了,一点也不知道哥哥的信息,所以在姐姐和朋友们的劝说下,决定暂时在荆州住下来 。
叔父死后,诸葛亮带着弟弟搬到离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村住下来 。这里山明水秀,风景幽雅,诸葛亮盖了几间草房,与弟弟在这里一边读书,探讨学问;另一方面又亲自参加劳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诸葛亮在这里一共住了十年(197年至207年),度过了他一生中非常有意义的时期 。
当时荆州一带战乱较少,各地的很多名士来这里避乱的不少 。其中如颍川(今河南禹县)的徐庶(字元直)、石广元,汝南的(今河南平舆县)孟公威,博陵(今河北蠡县)的崔州平等,都是很有才华的青年,他们都成了诸葛亮的好友,经常在一起磋商学问,议论天下形势 。
襄阳当地有一个很有名望的人叫庞德公,诸葛亮的姐姐就嫁给了他儿子,他们之间既是朋友,又是亲戚 。庞德公的朋友司马徽(字德操)、侄儿庞统,都是当地的名士,诸葛亮和他们交往甚密 。诸葛亮经常登门向这些人请教学问,研讨国家大事 。庞德公.很能知人,当时割据荆州的刘表,几次想请他出来作官,他认为刘表是个庸碌之辈,都谢绝了 。他对诸葛亮的才能和抱负很敬佩,所以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卧龙”,暗示他今后必成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