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明朝科举场上的作弊手法有哪些?( 二 )


网络配图
明代还存在主考官将考题泄露给考生的情形 。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弘治十二年的程敏政泄题案 , 而这次泄题的对象之一就是明代的文豪唐寅(唐伯虎) 。弘治十一年 , 唐寅乘船北上参加会试 , 跟他一起的还有好友徐经 。才华横溢的唐寅并不富裕 , 而徐经是个小土豪 , 时常帮助唐寅 , 一来二去 , 成了至交 。抵京后 , 两人四处拜访官员贤达 , 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主考官的礼部尚书李东阳和礼部侍郎程敏政 。唐、徐二人十分仰慕程敏政的才华 , 愿交金币随其学习 。结果会考刚完 , 就有官员揭发程敏政泄题给唐、徐二人 。经过多次审问后 , “真相”明了:唐、徐二人跟随程敏政学习 , 程敏政向二人流露过可能的会试考题 。而被正式任命为当年的主考官后 , 他没有避讳 , 而是将之前流露过的考题当成了会试题目 , 结果唐、徐二人因事先接触过题目而骄傲自夸、欢欣鼓舞 , 给其他举子造成了花钱买题的感觉 。尽管三人都极力否认买卖考题 , 但程敏政有泄题嫌疑不假 , 唐、徐二人也无法完全洗白自己 。最终 , 程敏政被迫退休 , 唐寅、徐经亦断送了他们的锦绣前程 , 被发配到地方官府充当小吏 。
除了泄露考题 , 一些朝中权臣还极尽能事 , 为自己的家人或亲近之人的高中铺路 。而那些主考、批卷官员为了各自的仕途 , 也极力迎合他们 。说到通过权力谋求中举的情形 ,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万历首辅张居正 , 他有三个儿子高中进士 。但在张居正之前 , 这种现象早就存在 。只是到了张居正掌权时期 , 变得更为恶劣 , 正如明代史家王世贞所言 , “不知作俑不自江陵也 , 江陵特甚耳” 。如成化时期 , 江西婺源人倪进贤向“万岁阁老”万安进献房中秘术 , 万安以此进献给宪宗 , 深得宪宗欢喜 。作为回报 , 在成化戊戌科 , 万安就嘱托当时的考官刘吉录取了他 。
正德年间的大学士焦芳 , 其子本就通过关系被安排在二甲第一名 , 但依旧不满 , 不仅诅咒谩骂主考官李东阳 , 甚至还借机贬黜参加会试的翰林官员 。嘉靖二十三年 , 内阁辅臣翟鸾的两个儿子汝俭、汝孝一起高中 , 朝野哗然 。科道官员参劾考官沈坤、江汝壁等接受贿赂 , 在阅卷及排名等环节通同作弊 。经过彻查 , 情况属实 。翟鸾一干人等受到严惩 , 或被削籍、革职 , 或被降调 。
如此大力度的惩处 , 也未能阻止这种情况的继续恶化 , “虽明宪在前 , 国法在上 , 而犯者接踵相继” 。请托关照、赂买官员的现象越来越多 , 极大地破坏了科举的公平性 , “富室有力者 , 曳白可以衣紫 。寒无援者 , 倚马不能登龙” , 无钱无权无势者 , 已缺乏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通道 。
总体而言 , 明代对舞弊的相关防范、惩戒举措不可谓不严 , 但效果并不明显 。不仅有个人舞弊行为 , 而且还出现了上下交通、内外勾结、通同作弊的现象 。之所以屡禁不止 , 主要还是因为科举对应试者个人及家庭意义太大了 , 一旦中举 , 会带来相应的权力、金钱、荣誉、声望等等 。诸君请看范进 , 没有中举前一幅落魄模样 , 中举后立马疯了 , 为什么?大半是高兴疯的 , 因为他知道即将到来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