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兵

【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兵】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 。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 。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 。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 。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 。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 。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 。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 。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 。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 。”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 。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 。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 。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 。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