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王允除掉权臣董卓后为何不放过文人蔡邕?( 二 )


蔡邕自知难逃此劫 , 乞求“黥首刖足 , 继成汉史” , 士大夫们也纷纷为他求情 。但蔡邕越是想名垂青史 , 人气越是这样煽动朝野 , 就越发触痛了王允嫉妒蔡邕的那根肺管子 。王允虽有“王佐之才” , 但每次与蔡邕辩论交锋 , 都被搞得理屈词穷 , 嘴笨舌僵 。这种比别人矮半截的屈辱 , 这种口服心不服的窝火 , 这种在文坛上始终找不到感觉、爬不到巅峰的郁闷 , 在他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后 , 必然有一番歇斯底里的发泄 。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 , 使作谤书 , 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 , 神器不固 , 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 , 既无益圣德 , 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一部史学巨著被他说成“谤书” , 一个文学巨匠被他看作“佞臣” , 王允在发表这番是非颠倒的谬论时 , 早已杀气腾腾 。他害怕有损“圣德”是假 , 担心遭受“讪议”是假 , 借机公报私怨、一扫恶气才是真 。文臣一旦心狠起来 , 往往比武将更可怕 , 更冷血 。可怜蔡邕惨死狱中 。
写到这里 , 突然想起了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篇谈狐的文章 。文章大略为:有客问狐仙最怕什么 , 狐仙回答说:狐!客惶惑不解 , 问:“既是同类 , 何以畏之?”狐仙正色曰:“天下唯同类可畏也……凡争产者 , 必同父之子;凡争宠者 , 必同夫之妻;凡争权者 , 必同官之士;凡争利者 , 必同市之贾 。势近则相碍 , 相碍则相轧耳 。”故事虽然荒诞 , 却寓意深刻 。可惜 , 蔡邕出生的太早 , 没机会看到了 。
【解密:王允除掉权臣董卓后为何不放过文人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