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过密怎么办( 二 )


2.水稻穗、粒数变化与合理的结构
水稻的穗数是由主穗和分蘖穗组成 。它可以是依靠主茎成穗,即主穗 的数量多,也可以是依靠分蘖成穗,即分蘖穗占主要成分 。这取决于使用品种分蘖力强弱、肥力水平和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由于分蘖力较强,又在秧田培育成多蘖壮秧,有效地争取和利用了低位分蘖,移栽到本田时已起到以蘖代苗的作用,这种分蘖虽不同于一般秧苗移栽到本田发生的分蘖,但是,分蘖成穗却是构成穗数的主要成分 。至于常规稻,目前生产上主要是采取依靠主茎,争取适当分蘖成穗的办法来达到一定穗数的 。这样,可使穗数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并使每稿粒数和结实率有所提高,较易获得较高面稳定的产量 。
穗数多少除与栽插密度有关外,更与基本苗关系密切;据试验,在亩栽2万穴条件下,基本苗多,穗数也相对较多,产量也较高 。基本苗与产量是一种近似于抛物线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基本苗的增加,产量随之上升,但达到一个极限值后,随基本苗的继续增加,产量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产量与墓本苗的关系式为:
y=490.8+14.4x-0.83x(2)
(y代表产量,x代表基本苗)
相关系数r=0.98 。试验结果,在每亩基本苗6~10万范围内,有利群体在有效分檗临界叶龄期内达到预定穗数,一般在17.4~18.5万左右 。同时,使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所增加,单产可达550千克以上水平 。穗数还决定于最高蘖数和成穗率,当最高茎蘖数大于80万时,成穗率就明显下降,亩产的650千克水平,每亩穗数18~20万左右,成穗率约65%.穗数过多,单株营养不足,穗小,粒少,产量也不高.总粒数的多少,决定于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数目,按器官同伸规律,南优3号枝梗分化与倒五节同伸,茎粗与总粒数呈正相关,r=0.848,达极显著水平,其直线回归关系是y=5085x-104.66按上式总粒数选200粒,倒五节粗度相应达0.6厘米 。总粒数达300粒,粗度达0.78厘米,说明壮种与大穗是密切相关的 。粒重则与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有关:一般来讲是构成产量中比较稳定的因素,变化较小 。
综上所述,水稻合理密植就是协调好单位面积上穗数、粒数和粒重间关系,使个体和群体正常生长,实现高产目的 。总的趋势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种植密度的提高,用秧量增加,穗数增多,产量有所提高 。但髓着用秧量的增加,穗数增多,每穗粒数又会减少,粒重降低 。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制约 。通过对大量水稻高产田块三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在亩产600千克水平内,产量与穗数呈高度正相关,r=0.74 。随产量继续增加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当亩产达650千克以上时,穗实粒数则成为产量形成的主要矛盾,亩产与实粒数呈正相关,r=0.65 。所以,针对不同产量水平,处理好不同生育时期个体与群体间关系,是水稻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重要内容,只有掌握好适宜的密度和用秧量,使穗数、粒数和粒重三者乘积达最大值,才能达到高产 。根据西南地区生产实际,水稻亩产550千克以上水平,群体结构大体是:亩基本苗6~10万,有效穗16~20万,每穗总粒数120~160,实粒数100~140,空秕率小于20%,千粒重25~28克左右 。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栽插窝数,基本苗,有效穗等都较多,而四川则偏低 。在此范围内,早栽、肥田、施肥水平高的基本苗偏少,迟栽、瘦田偏多 。
3.合理密植的途径、原则和方式
实行合理密植,应根据水稻品种、茬口、土壤质地和肥力、栽培管理水平和自然条件等因素而定 。(1)品种 早熟组合(品种)如威优49、威优64、d优3号、珍珠矮、南京11号等,有效分蘖期短,偏密;中,迟熟组合(品种),如威优481、d优1号,d尤63、汕优63,岗朝24、广二矮104,桂朝二号,沪科3号等营养生长期和有效分蘖期均长,密度偏稀,粳型偏密,籼型偏稀 。(2)茬口 前作不同,栽插早迟有异,对分蘖发生影响很大 。冬闲田、绿肥田,栽插季节早,水稻大田营养生长期较长,栽插密度宜稀;油菜,小麦田,季节迟,大田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密度偏大,小麦田比油菜田又应密一些 。(3)土壤质地与肥力 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密度偏稀;粘重、瘦薄,通透性差的胶泥田、冷、烂、锈田偏密 。(4)自然条件 气温高、日照好,降水充足密度偏稀,相反则偏密 。除此而外,栽培管理水平,秧的壮弱和种植密度均有关系,要针对不同情况, 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