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气灼病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请问我这葡萄得了什么病,该怎么办?
根据图片来看,葡萄得了脐腐病了 。
在土壤栽培的情况下,发病原因主要是浇水不及时,或砂性 土、重黏性土、重碱性土以及土壤水分变动剧烈都会促进脐腐病的发生 。

葡萄气灼病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文章插图
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或施肥浓度过高引起烧根,影响水分吸收,都可促成脐腐病的发生 。尤其是夏季,因中午高温导致常发病 。
在葡萄栽培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养分供应和长势好,可以适当地追施沃叶氨基酸水溶肥 。
葡萄气灼病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1)气灼病及其特点
葡萄气灼病是与特殊气候条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理性病害,是“生理性水分失调症”的表现之一 。气灼病是红地球等葡萄品种的常见病害,尤其是葡萄套袋后容易发生;在其他葡萄品种上,气灼病时有发生,有些年份非常严重,严重时病穗率在80%以上,损失10%~30% 。对于套袋葡萄,套袋前的疏穗、疏果工作已完成,如果套袋后出现气灼病,损失更大,因为病果率实际就是损失率 。
气灼病一般发生在幼果期,从落花后45天左右至转色前均可发生 。首先表现为失水、凹陷、浅褐色小斑点,并迅速扩大为大面积病斑,整个过程基本上在2小时内完成 。从病斑横切面看,病斑表皮以下像海绵组织 。病斑面积一般占果粒面积的5%~30%,严重时,一个果实上会有2~5个病斑,从而导致整个果粒干枯 。病斑开始为浅黄褐色,随后颜色略变深并逐渐形成干疤,若一个果粒上有几个病斑,则整粒干枯可能形成“干果” 。病斑分布具有一定随意性,一般在果粒侧面,而近果梗处和底部也发生 。在土壤湿度大,或水浸泡一段时间后遇雨水后(在葡萄粒上有水珠)忽然高温,有水珠的部分,易在底部出现气灼病 。
气灼病无传染性,与日灼病(日烧病)容易区别 。日灼病是由于太阳的紫外线、强光线与高温共同作用造成的灼伤,颜色比较深,类似于“火烧”状;气灼病是水分生理病害,病斑颜色比较浅,类似于“开水烫”状 。
气灼病与其他生理性病害(缺硼等)的区别在于:气灼病形成非常快,一般在2小时之内完成;其他病害形成比较缓慢,病斑由小变大需要几天或十几天过程 。
气灼病与刺吸式害虫危害的区别在于:气灼病病斑大,虫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小;气灼病病斑颜色会逐渐加深,形成枯死斑,而虫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凹陷、失绿、硬斑,一般不枯死 。
【葡萄气灼病有何特点?如何防治?】葡萄气灼病是特殊气候与栽培管理条件下表现的生理性病害,任何影响葡萄水分吸收、加大水分的流失和蒸发的气候条件、田间操作,都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连续阴雨后,天气转晴后的闷热天气,易发生气灼病;连续雨水,土壤含水量连续处于饱和状态,天气转晴后的高温,易发生气灼病 。葡萄地上部分和**部分不协调,地上部分发达,相对应的**根系不好,容易发生气灼病 。相反,**根系比地上部分发达(或地上的枝叶量与根系量协调一致),就不容易发生气灼病 。不同品种的差异 。首先,根系不发达的品种容易发生气灼病,比如红地球 。其次,果皮薄、果皮表面粗糙、果皮保水性差的品种,容易产生气灼病 。据调查,红地球、龙眼、白牛奶等品种,气灼病发生比较严重 。气灼病和化学物质的使用有关 。任何破坏果皮皮层的通透性,造成果皮失水加快的化学物质,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使用影响水分(向果实方向)传导的化合物,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套袋前,应使用正确的药剂和剂量,否则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葡萄的夏季修剪、葡萄套袋前的疏果,会造成葡萄汁液的流失,有可能引起或加重葡萄气灼病的发生 。气温高、蒸发量大的时期浇水(比如中午浇水),会造成根系温度降低,影响水分吸收,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土壤黏重或长期被水浸泡导致土壤通透性差,或土壤持水量小、干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葡萄套袋,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设施条件下,由于环境湿度大,通风往往受到影响,气灼病极易发生,其发生频率高于日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