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华瑰宝之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

导读:这件玛瑙杯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 。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下面就由本文带领大家穿越唐朝品读经典史迹吧!
网络配图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高6.5厘米 , 长15.6厘米 , 口径5.6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由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成 , 层次分明 。一端雕成杯口 , 口沿外有两条圆凸弦纹 , 杯体光滑流畅 。
另一端雕凿成生动可爱的兽首 , 兽首圆瞪着双眼 , 目视前方 。两个长角 , 粗壮有力 。兽嘴部有流 , 为不规则扁圆形 , 内径最宽处1厘米 , 外径最宽处1.4厘米 。流口外部有金盖帽 , 金盖后面有金插管堵住流口 , 插管细长中空 , 金盖帽雕刻成兽嘴与流口紧密相接 , 使杯中液体不会流出 , 同时给玛瑙增加了明快的色彩 。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玛瑙杯的材料应来源于国外 , 据《旧唐书·高宗上》载: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癸丑 , 倭国献琥珀、玛瑙 , 琥珀大如斗 , 玛瑙大如五斗器 。”《旧唐书·波斯传》载波斯曾遣使献玛瑙床 。《旧唐书·拂菻传》载:“土多金银奇宝 , 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大贝、车渠、玛瑙、孔翠、珊瑚、琥珀 , 凡西域诸珍异多出其国 。” 可见玛瑙贡品大多来自波斯、拂菻、日本等国 。
玛瑙杯的造型与西方“来通”相似 。“来通”起源于西方 , 希腊的克里特岛在公元前1500年已出现此种器物 , 希腊人称之为“来通”(rhyton) , 它像一只漏斗 , 可用于注神酒 。
当时人们相信来通角杯是圣物 , 用它注酒能防止中毒 , 如果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 , 则是向酒神致敬的表示 。传到亚洲以后 , 来通广泛流行于美索不达米亚至外阿姆河地带的广大区域 , 甚至进入中国 。关于兽首玛瑙杯的产地与年代 , 仍在讨论之中 , 有人认为是八世纪唐人的仿制品 , 有人认为是外来物品 , 年代在七世纪之前 。
网络配图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 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 , 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 , 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 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 , 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 , 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 , 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 , 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 。依料取题 , 因材施艺 , 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 。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 , 依形布局” , “依色取巧 , 随形变化” , 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
这件玛瑙杯 , 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 , 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 , 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 , 线条流畅自然 , 天衣无缝 。唐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圆眼、大耳、双角 , 其形似牛非牛 , 目视远方 , 眼神炯炯有神 。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 , 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 , 形神毕肖 , 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
兽头上下的肌肉 , 仅寥寥数刀 , 已是入木三分 , 生动传神 。两只角粗壮有力 , 几度弯曲 , 富丽多色 , 凝结着力量和生命 , 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 , 两耳高高竖起 , 微微内收 , 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 , 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 , 描述了全神贯注 , 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 , 曲尽其妙 , 令人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