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可是最后却失败了,据说是当时洪秀全占领南京后,为采纳贤士良策,那是什么原因呢?先来介绍一下这位跟随洪秀全打天下的将士 。
罗大纲,少怀大志,成年之后,游侠江湖,曾组建"三合会"率饥民暴动 。以后进入广西,加入"天地会",活动于浔、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袭清军 。洪秀全起兵后,罗大纲带领两千多部众投靠太平军,被任命为左二军军帅,是太平天国水平的主要将领,曾大败曾国藩水军,曾国藩几欲投水而死 。
网络配图
由于罗大纲在加入太平天国之前,曾经独自经营一方,所以其战略眼光,远远超过其他诸将 。
打下南京之后,对今后的革命形势,太平天国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以洪秀全、杨秀清为代表,要定都南京,划江而治,不思进取;一派以石达开、罗大纲等一线猛将为代表,要求趁热打铁,直取北京 。尤其是罗大纲的建议极具战略眼光:
据《清史稿·洪秀全传》和李秀成的供词记载:既都金陵,欲图河北 。罗大纲曰:欲图河北,必先定河南 。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 。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以至皖、豫;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一出徐、扬,席卷山左 。咸阳既定,再出山右,会猎燕都 。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 。且既都金陵,宜多备战舰,精练水师,然后可战可守 。乃遣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曾立昌率军东下 。秀全诏之曰: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 。
大纲诏人曰: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类矣 。
这里罗大纲给洪秀全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洪秀全御驾亲征,驻师河南 。河南就是中原,历来是中国心腹之地,洪秀全亲临前线,驻军中原,一是向全国表明太平军并非乱国流寇,而是要驱除满州贵族,光复汉家江山,二是趁起兵之初的清廷惊慌失措之机,速战速绝,直捣北京腹心重地,一战定乾坤 。
网络配图
中策是先平定东南九省,建立稳定的大后方,再三分路出师 。一路从湖南、湖北入河南;二路遡江而上,取四川,夺长安;三路是从徐州、扬州,夺取山东,随后三路大军会师北京 。
下策是既然定都南京,必须大力组建水军,控制长江,才能守住南京 。
可惜这三策洪秀全一个也没有采纳 。后来林凤祥、李开芳以偏师北伐,竟然也能一路打到天津 。以这种情况分析,如果当时洪秀全御驾亲征,全力北伐,一定能够夺取北京 。北京失夺,清廷必会迁都关外,那样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 。
看到这种建议不采纳,罗大纲敏感的看到洪秀全的局限,痛呼失败不远了 。后来的局势发展,也印证了罗大纲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
一个政权的最终政治理想极其重要,当时的曾国藩、左宗棠、赵烈文等人,以及后来的史学界都认为洪秀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宗教和文化问题,一个洋教,而且是个洋邪教,只可欺骗一时,要取得知识分子和广大老百姓的支持,还得承认中华正统文化 。
这固然没错,但是能与大清举全国之力周旋十四年的洪秀全,也不是一无是处,对这个建议,他不会不会是全无考量,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不愿意改变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胸无大志,而且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
当年,汉高祖刘邦进行了咸阳皇宫,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如山的金银财宝和成群的美女,革命意志也垮了,当晚就要住皇宫里不走了,是张良、萧何等人连说劝,最后直接让侍卫把刘邦架出了皇宫 。刘邦清醒过来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不再涉足皇帝半步,而是住在军营里等项羽来接收 。这就是著名的“下榻秦宫” 。
- 太平天国最后一个藏身地:洞内怪事不断邪气重重
- 太平天国最后一个藏身之地至今无法解释!
- 洪秀全怎么样详细介绍洪秀全的成名之路
- 解密:李自成与洪秀全相比谁才是罪大恶极?
- 太平天国疯狂的改名运动:连诸王的名字都要忌讳
- 杨秀清是如何指责天王洪秀全这样对待宫女的
- 洪秀全选妃要胸平每顿饭必备二十四牲!
-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大将是谁金田起义首领是何许人
- 太平天国北伐简介:挺进华北的一次战略尝试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石达开被凌迟至死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