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宣武帝时代的皇族内哄:宣武帝是如何亲政的

北魏宣武帝时代的皇族内哄
宣武帝元恪亲政(上)
因为孝文帝在亲政后,一直都是在扩张皇族势力,所以孝文帝死后,北魏帝国已有意无意进入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常态 。换而言之,皇族势力巨大,皇族内哄呼之欲出 。
拓跋氏改汉姓元 。
孝文帝一共有六个弟弟元禧、元祥、元勰、元干、元雍、元羽 。元干被孝文帝杀掉了,元禧、元祥、元勰后来都被孝文帝的儿子(元恪)杀掉了 。
孝文帝死的时候,想让自己六弟元勰给自己儿子当首席辅政大臣 。如果换一个缺乏智慧、勇气(不能发现这种地位背后蕴藏的危险,不能拒绝这种地位的诱惑),肯定会高兴的连北也找不到 。但元勰不是普通人,所以元勰听到孝文帝这种话,马上一再表示推辞 。
以元勰的权力、地位、实力、影响,如果当了首席辅政大臣,小皇帝能睡着觉吗?如果小皇帝睡不着觉,岂非随时都会想着杀元勰 。如果叔侄之间陷入这种境地,他们还能和平相处吗?
当然了,元勰在推辞孝文帝这种任命时,所说的话比较含蓄,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孝文帝终于决定放弃这种任命 。
幸好元勰是如此的知退让,否则,恐怕孝文帝刚死,元氏皇族就开始内哄了 。因为孝文帝刚死,元禧就作好了武装解决元勰的准备,小皇帝也作好了用武力解决元勰的准备 。因为元禧(也就是元勰二哥)一系,东宫(也就是小皇帝)一系,都害怕元勰趁机造反 。
从这层意义上,元勰当时的退让真是聪明极了 。如果元勰接受了首辅之职,他的二哥元禧就不会服他;如果元勰接受了首辅之职,他的侄子(小皇帝)也会对他充满恐惧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结果,元勰恐怕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
皇族第一次内哄的阴影,因为元勰的先知先觉而避免了 。当然了,元勰最后还是没有避开被杀的命运 。
因为孝文帝一直都在扩张皇族势力 。所以元勰拒绝了辅政的重任后,孝文帝又任命自己另外两个弟弟元禧、元祥担任首辅、次辅之职 。
元禧没有元勰的智慧与勇气 。所以这位老兄成为首辅后,就联合自己的弟弟,一门心思排斥其它几个辅政大臣 。
后来,元禧竟然想把手伸到禁军中 。元禧的这种企图受到禁军首领于烈的公开拒绝 。于烈不愿意站在元禧一边,显然是因为他知道凭元禧的地位、影响,根本不足以夺取皇权 。元禧于是就想凭借首辅之职,把于烈调到外地,于烈就让自己儿子于忠向小皇帝寻求保护 。
到此为止,小皇帝已明确的得到一个信号 。那就是,禁军首领于烈绝不会站在强势的皇族亲王一边,而且还强烈的想和自己实现合作 。于是小皇帝就交给于烈一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那就是让于烈把自己几个叔叔(元禧、元祥、元勰)都请进宫里 。
让禁军首领去亲自请几大亲王入宫,这是意味着什么?元祥的母亲(高太妃)看到自己儿子被这样请入宫,跟在自己儿子后面哭得没完没了 。后来元祥回家后,高太妃说:“我再不想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只要能保证平安,就是让我母子以后去扫大街,我也会心满意足的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小皇帝与几大皇族亲王的关系有多紧张 。当然了,人在山穷水尽时,总会觉得平安是福;而危机一旦过去,马上就会忘记从前所过的话 。高太妃与元祥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元祥最后还是在小皇帝的打压下死于非命了 。
当时的小皇帝,显然还不敢把亲王全部解决了 。因为屠杀皇族亲王,最后导致家族覆灭的小皇帝,历史上太多了 。所以,小皇帝在得到禁军明确支持后,只是表示自己要亲政了 。换而言之,几个担任辅政之职的叔叔们,现在可以休息一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