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的意思是说,陈寿原是知道应作时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写上“时年三十六”,这就是故意给读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种子 。
冒鹤亭先生系近代着名学者,而着有《三国志集解》的卢弼,在三国学界更是享有盛誉,这二位均认为魏明帝并非曹丕亲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论断显然有相当的权威性 。但由于这一观点并没有足够的史料来作支撑,因此不能算作盖棺定论,说到底还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观点 。
我们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身为魏王,尚未辞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将以外,并没有受爵,连曹丕尚无爵禄,那他的儿子曹睿被封作武德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继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封侯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纪》的相关记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
第5名李严获罪之谜
在托孤之前,李严任犍为太守大约9年左右 。李严的地位如何理解?据卢弼《三国志集解》云:蜀国有中左右三都护 。《三国志辞典》称其地位相当于魏国的都督,即是都督一或两三个州的军事,如司马懿的都督雍、凉,蜀国只有一州,但李严的中都护应该是都督几个郡的地位,职权大于一郡,但小于一州 。但是,李严的托孤大臣地位却被废了,这是为什么呢?章武三年与诸葛亮同为辅命大臣,任中都护,留镇永安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封李严为都乡侯,假节(有诛杀一般官员的权力),加光禄勋 。这个地位与诸葛亮的地位差距不大,而实权却差之甚远:诸葛亮是“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早在刘备手里,诸葛亮就录尚书事、假节了(录尚书事才有实权) 。建兴四年(公元226年),李严因诸葛亮准备北伐而负责后方事务 。移住江州,其间曾写信诱降孟达:“吾与孔明俱受(刘备)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 。”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李严)性也 。”大约在此时,因诸葛亮权重,李严曾经写过一封信试探诸葛亮是否忠心于刘禅,劝诸葛亮应该加九锡,进爵称王 。而诸葛亮不但不接受,反而委婉地批评了李严,鼓励大家用心消灭曹魏 。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李严迁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当时蜀汉无大将军),因曹真大举三路伐蜀,他受命带兵二万赶赴汉中,后代管丞相府事务 。因李严远在边郡,曾经希望割巴郡等五郡为江州,自己担任巴州刺史(蜀汉仅有一个益州),又以曹魏司马懿为例请求开府 。诸葛亮没有允许,李严大概心里有些不平,所以这次诸葛亮调走李严后,表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以安慰李严 。这时李严改名为李平 。《三国志》记载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严督运粮草 。因秋夏之际,值天大雨,运粮不继,李严遣参军狐忠、督军成去呼诸葛亮退军;诸葛亮同意退军(退军途中射杀曹魏名将张合) 。
《三国志》称李平闻大军退,为了推卸责任,不惜编造谎言,佯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说他欲以解脱自己办事不力之责,显出诸葛亮不进军之过错 。他又上表后主,说:“我军伪退,是欲诱贼作战” 。直到诸葛亮拿出其书信揭露其行径后才认罪 。李严性格有缺点,平素自私,如陈震曾经对诸葛亮说:“(李)严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刻,苟利其身 。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 。’”他人际关系差,招致一些同僚的排斥,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 。诸葛亮还曾经写信给李严的儿子李丰,要求他劝其父反思过错,日后仍有还朝的机会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认为后继执政者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于是忧愤大哭后病死 。
- 三国谋士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 三国美女孙尚香为何会看上已年过半百的刘备
- 揭三国历史上因说话不靠谱丢失性命的将军
- 曹操怎样从匈奴的军帐中夺回三国才女蔡文姬的?
- 三国战雄:关羽腹背受敌时刘备为何见死不救
- 揭秘: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 三国最大的一次战场奇迹:张辽率军大胜孙权主力
- 东吴哪位大将摧毁了蜀国一统三国大业?
- 揭秘三国司马懿竟然是被吓死的
- 三国趣闻:孙尚香嫁给刘备为何叫孙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