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十年: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 , 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 。这一年 , 如果按照西历的话 , 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 , 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 。不过 , 对于中国人来说 , 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就在前一年的夏天 , 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 , 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绪皇帝狼狈的逃到了古都西安 。当二十世纪的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 , 慈禧太后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气 。此刻的她 , 正在焦急的等待着北京谈判的结果 。好在老臣李鸿章在洋人们中间斡旋 , 虽然最终赔了不少银子 , 但总算把这些外国兵给打发走了 。慈禧太后闻讯后 , 叹了口气 , 虽然有些伤感 , 但也算是心定了点---终于可以回銮了 。
老太后逃出北京后 , 天下大乱 , 人心汹涌 , 几乎国将不国 。这大清国也真是“王小二过年 , 一年不如一年” 。不过 , 再难慈禧太后也得继续当下去 , 她也不想这大清的宗庙社稷最后败落在自己手里 , 日后无脸去见列祖列宗 。于是乎 , 为了平息因义和团错误政策而带来的民愤(当然也不乏讨好洋大人们之意) , 1901年1月29日 , 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谕旨 , 出人意料的打出一张“新政”牌 。
这道变法的上谕是以光绪的名义发布的 , 谕旨中大谈变法经 , 什么“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 , 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穷变通久 , 见于大易 。损益可知 , 著于论语”;又是“不易者三纲五常 , 昭然如日星之照世;可变者令甲令乙 , 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 总而言之 , 言而总之 , “法令不更 , 锢习不破;欲求振作 , 当议更张” 。
随后 , 谕旨又批评了洋务运动 , “近之学西法者 , 语言文字 , 制造器械而已 , 此西艺之皮毛 , 而非西政之本源” , “舍本源而不学 , 学其皮毛又不精 , 天下安得富强耶?”谕旨中明确表态 , 说要“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 , 惩前事之失 , 乃可作后事之师” 。最后 , 朝廷下发任务 ,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 , 各就现在情形 。参酌中西要政 , 举凡朝章国政 , 吏治民生 , 学校科举 , 军政财政 , 当因当革 , 当省当并 , 或取诸人 , 或求诸己 , 如何而国势始兴 , 如何而人才始出 , 如何而度支始裕 , 如何而武备始修 , 各举所知 , 各举所见” , 并要求以两个月为期限 , “详悉条议以闻” 。
众所周知的是 , 慈禧在三年前还亲手扼杀了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等人发起的维新变法 , 这时为何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 , 变得如此开通了呢?慈禧太后想到这一点也颇为尴尬 , 虽然她事实上是接过了维新派的变法旗帜 , 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 她便借光绪皇帝的口在谕旨中与康梁等人撇开关系:“康逆(有为)之谈新法 , 乃乱法也 , 非变法也 。……皇太后何尝不想更新 , 朕何尝概行除旧?……今者恭承慈命 , 一意振兴 , 严禁新旧之名 , 浑融中外之迹 。”如此一来 , 慈禧太后一下就把她在戊戌年干的那些破事给推了个一干二净 , 还倒打维新派一耙 , “变法自变法 , 康有为谋逆自谋逆 , ”这次新政没他们什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