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深受曹操的宠爱,为什么却斗不过曹丕?

曹植被逼写诗在历史上非常出名,后人在读到这个典故时,往往都会佩服曹植的才华,然后大大鄙视一下他的哥哥曹丕,认为他为何要如此残忍,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放过 。事实上,如果两个人的位置对换,曹植甚至未必会给曹丕七步成诗的机会 。不是有一些说法认为,曹丕就是因为不想杀曹植,才会让他先作诗,兄弟之间知根知底的,难道曹丕会不知道弟弟的水平?
【曹植深受曹操的宠爱,为什么却斗不过曹丕?】其实,兄弟俩早期的争斗中,比较危险的那个人正是曹丕 。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在曹操这里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曹丕跟曹植都不是曹操的嫡长子,真正的嫡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时,就为了替曹操挡刀而英年早逝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曹丕与曹植的机会是平等的 。第二,曹操并没有早早确定继承人的习惯,在他制定的规则中,所有儿子在二十岁以前都是不封任何官职的,也就是大家的起跑线都一样 。但曹丕年长毕竟还是占了一些优势,因为他率先突破了二十岁这个关口 。在他24岁那年,曹操将他封为五官中郎将兼副丞相,结合他是曹操儿子的身份,这个官职基本上就是当接班人来培养了 。
但其实并非如此,这个职务跟是否确立世子的身份,根本就是两码事 。因为官职虽然是曹操封的,但其实是朝廷封的,当时曹操并未篡位 。因此,如果后面曹操改变主意,准备放弃曹丕,只需要通过朝廷来操作就可以了,比如调整一下曹丕的位置,让曹植顶上来,基本上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为什么说会有这种风险存在呢?原因很简单,也很致命,因为曹操不喜欢曹丕这个儿子,甚至有些反感 。当年曹操在宛城之时,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在战斗中捐躯,曹操本人也是大难不死逃过一劫 。而当时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就是曹丕 。十岁的曹丕也是身在宛城的,战斗刚开始,曹丕找了一匹马,然后就偷偷溜走了 。
这种事情如果放在普通人家或者现代,大家都会称赞曹丕随机应变,干得好,可在曹操看来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古代十岁的孩子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何况又是曹操这种枭雄之子,你父亲、兄长、堂兄都在水深火热之中,你没想着共患难,反而先逃跑了,能给曹操留下好印象才怪 。当然,曹操也不可能真的因为这种事情就去责备曹丕,毕竟这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但是后来他逐渐发现,曹丕完全没有当年曹昂尊老爱幼的风范,对于几个弟弟基本都不当一回事,对待其他人也是一副寡淡的样子,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没什么人情味的人 。
曹操就从心里越发抵触曹丕了 。而曹植就不一样,他跟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一样,都是少年英才,一个是脑袋好使,另一个是文采出众,加上比较会说话,能讨老父欢心,因此,曹操就更偏爱曹植一些 。曹丕24岁出道,而曹植则在23岁就被封侯,后来曹操率军讨伐孙权,留守邺城的不是副丞相曹丕,而是临淄侯曹植,古代皇帝出征,一般都是留太子监国,从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曹操更加倾向于立曹植为世子 。那么后来,曹植为何会在这场继承人争夺战中成为最终失利的一方呢?原因主要在三个人身上 。
第一个是贾诩 。贾诩此人号称“毒士”,可以说是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而且诡计多端,如果比阴谋的话,恐怕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都不是贾诩的对手 。曹操曾经就继承人问题向贾诩征求过意见,贾诩一开始沉默不语,直到被曹操逼急了,才说了一句“此时此刻我想到了袁绍和刘表” 。潜台词就是,如果您废长立幼的话,就有可能走上袁绍和刘表的老路 。这一刀,对曹植来说,实在是够狠 。第二个是杨修 。杨修也是三国时著名的聪明人,但他的聪明跟贾诩比起来,只不过是小聪明,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很合曹植这位文人的胃口 。由于杨修在这场储君争夺战中,每次出的计谋都不如曹丕那边,结果导致曹植在曹操心目中越来越失分 。而杨修本人更是因为过深介入诸位之争,最后被曹操处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