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神话光环揭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二 )


网络配图

立足荆州之后,刘备开始按照诸葛亮规划的方略进军西蜀,但并未将军事进攻的事务交给诸葛亮,而是带上了新来的军师庞统一起前往西蜀 。诸葛亮被放在大后方,“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说白了就是在后方协调粮草,输往前线 。
刘备夺取西蜀后,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前者仍为“杂号”,后者才是“实职” 。这时,诸葛亮才开始有了军国的实权,但他的主要职责仍离不开粮草供应一类的事 。据史书记载,刘备外出时,诸葛亮常常负责镇守成都,供应前线部队的粮食和兵力 。不久,刘备与曹操在汉中(今属陕西)进行关乎存亡的军事对决,在如此关键的一仗中,刘备带在身边的仍旧不是诸葛亮,而是投靠不久的军师法正 。
为什么刘备作战从不带上“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呢?刘备的“识人”才能是后世公认的,他不用诸葛亮领兵打仗必然有其道理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考虑诸葛亮为人持重、擅长内政却不善机变的特点 。那么,诸葛亮是否具有军事才能呢?他在军事指挥中的表现怎样呢?
“六出祁山”的功与过
诸葛亮真正在军事上有所作为,是在他指挥对魏国北伐的战役中 。这是检验诸葛亮军事能力最重要的史实,也是古往今来争议最多的焦点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辅政,掌握了朝中一切大权 。为了实现先主恢复汉室的宏愿,诸葛亮亲自率兵数次北伐,与魏国交锋 。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段历史被称作“六出祁山” 。但实际上诸葛亮率蜀军多次北伐魏军,路经“祁山”出兵的只有两次 。
诸葛亮率军首次北伐是蜀汉建兴六年(228) 。他命令赵云、邓芝等人从斜谷道(渭水支流的河谷)出兵吸引魏军,自己则率大军向祁山方向进攻 。这一计策果然奏效,魏国的主力部队被调离后,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今属甘肃)见诸葛亮的大军压境,纷纷投降 。一时关中大震,魏国上下惊恐,魏明帝曹连忙派名将张颌前往抵抗 。诸葛亮派马谡督军在前,与张颌在街亭交战 。只知道“纸上谈兵”的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指示,指挥不当,被张颌打得大败,大好的战局尽失 。诸葛亮无奈之下,“挥泪斩马谡”,收兵回师,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 。
同年冬天,诸葛亮出兵散关(秦岭北麓),第二次兴兵北伐 。蜀军包围了陈仓(今陕西宝鸡),魏国大将军曹真率军来救 。蜀军粮草用尽撤兵,却被魏国将领王双追击 。诸葛亮率军一战,击退敌军,斩杀了王双 。此后不久,诸葛亮派将领陈式出兵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魏国将领郭淮救援 。诸葛亮闻讯出兵支援陈式,打退郭淮,攻下二郡 。
网络配图

蜀汉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再次兴兵北进,兵出祁山,遭遇魏军统帅司马懿的迎击 。魏军知道蜀军粮草不多,于是坚守不战 。蜀军用“木牛流马”运粮,无奈还是粮草不济,最终退兵 。退兵途中,诸葛亮设计射杀了魏国名将张颌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最后一次率兵北伐 。蜀军十万出斜谷,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 。魏国司马懿筑营阻拦,诸葛亮也分兵屯田,做长期对峙的打算 。双方相持了百余天,到了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不久与世长辞 。
诸葛亮数次北伐大都无功而返,因此惹来后世很多争议 。有人据此认为诸葛亮不善于用兵,一味地穷兵黩武,由此造成了蜀国国力的严重消耗,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认为诸葛亮不擅长军事,作战过于保守,因此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