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中招
地球人都知道康熙大帝,在大清一朝,堪称最杰出的君主 。康熙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剪除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痛殴沙俄,等等 。总之,康熙干的全是难度系数很高的大事,而且都成功了 。相比他的文治武功,人们对康熙患疟疾的事似乎了解得不是很多 。康熙虽贵为天子,锦衣玉食之下也是平常肉身,同样会饱受传染病之苦 。可惜康熙早生了360年,如果赶上咱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恰逢青蒿素的问世,相信康熙一定不会那么悲催 。
疟疾这东西,别说医药不发达的古代,就是放到今天也很可怕 。悲催的是,康熙中招了 。那年,他39岁,正值英年,处在事业巅峰期 。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夏季的一天,酷热难耐 。京城百姓挥汗如雨,而紫禁城里的康熙正有气无力地躺在龙床上,身上盖着两层厚厚的棉被 。就是这样,康熙还不停打着冷战 。他脸色刷白,嘴唇发紫,眼窝凹陷,时而浑身抽搐,时而全身抖动 。白天盖棉被,晚上突然又高烧流汗,全身滚烫,汗如雨下的康熙犹如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这一天,康熙忽冷忽热,一会儿下冰窖,一会儿上烤炉,就像冰火两重天 。一代伟大君主正被肆虐的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 。你绝对想不到,这就是疟疾折磨下的康熙大帝的惨状,此时的康熙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 。
皇上得了怪病,宫中乱作一团,甚至还伴随着某种恐惧 。恐惧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家都清楚,康熙的老爹顺治是因传染天花而死,而选择康熙继承大统就是因为他可以避开天花 。没想到,康熙又被病魔缠身,似有某种不祥的预兆 。第二个原因则是,御医诊治发现,这并不是天花,而是一种罕见的病,疑似南方瘴疠,病死率极高 。第三个原因是,皇上染此病前,已有众多百姓、士兵、太监、大臣等被传染而死 。
康熙毕竟是康熙,意志力也非同小可 。虽然重病在身,仍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 。他下旨“朕因违和,于国家政事久未办理,奏章照常送进,令皇太子办理,付批办处批发 。”您瞧瞧,自己都快死了,却轻描淡写一句“违和”而带过 。想来康熙一是怕引起国家上下恐慌,不利稳定 。二来可能也是对外显示一种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态度 。
御医束手无策
说归说,考验御医的时候到了,治不好轻则踢屁屁,重则掉脑袋 。所有御医废寝忘食,翻遍医书,遍寻古方秘籍 。当时的中国百姓与御医对中医都很自信,果然,有人在一本中医名著《金匮要略》中找到了方子 。此为验方,需将蜀漆、疟母、鳖甲、柴胡、桂枝等多味中药制成鳖甲煎丸 。药丸很快做好,但还不能给皇上吃,万一有毒咋办,所以必须先拿别人做实验 。找来一个同样病症的人,让其吃了药丸,以观察效果,结果不管事 。御医又反复调整,连青蒿也用上了,仍然没有效果,御医们都泄气了,康熙那边连气带病也快咽气了 。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一下 。关于御医给康熙治病所用的中药并无确切记载,但有一点肯定,青蒿是用过 。毕竟这是一种中医古方,今天的人们都已非常清楚,那时的御医不可能不知道 。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萃取出青蒿素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那时的御医根本不知道,青蒿里可以说并没有青蒿素 。再者,青蒿素既不耐热,也不溶于水 。而传统的中药都是水煎,热水熬汤 。如此一来,病人无论喝多少碗,一点点青蒿素都吸收不到 。
再看屠呦呦,她在提取青蒿素时,做了大量实验,筛选了包括青蒿在内的3200多种植物,均没有效果 。反而是在黄花蒿的茎叶中发现了青蒿素 。
- 名臣谢安轶事:善于识人曾经一手提拔了王献之
- 卫琳琅算计了康熙什么?何时跟康熙圆房?
- 大臣索额图是因为造反:康熙才处死他的吗?
- 姚启圣为何敢骂康熙:千古一骂的真实内容
- 康熙与宫女苏麻喇姑之间是否真的有暧昧?
- 康熙皇帝的苦难童年:因其母被顺治皇帝忽视
- 揭秘吴三桂官位显赫难道谋反实为康熙帝所逼?
- 康熙训诫子孙:平时的谨慎是胆大的基础
- 她只做一天皇后就死了康熙此后不再立后封妃
- 洋人见证皇位角逐:谁才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