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张郃之死是司马懿的失策还是阴谋

张郃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的一员虎将 , 原属袁绍 , 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战败 , 张郃降曹 , 然而史书上对于张郃降曹说法不一 , 比如:陈寿在《三国志·张郃传》中说曹操袭击乌巢的时候张郃建议袁绍营救乌巢 , 而郭图建议袁绍进攻曹操的大本营 , 于是“绍但遣轻骑救琼(乌巢守将淳于琼) , 而以重兵攻太祖营 , 不能下 。太祖果破琼等 , 绍军溃 。图惭 , 又更馋郃曰:郃快军败 , 出言不逊 。郃惧 , 乃归太祖 。”也就是说张郃遭郭图诽谤 , 无奈降曹 。而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说袁绍“使张郃、高览攻曹洪 。郃等闻琼破 , 遂来降 。”那意思就是说一看曹操袭乌巢成功了 , 张郃和高览这哥俩脑袋一碰一商量 , 干脆投降曹操奔个前程算了 , 这是主动降曹 。这里咱们对此且先不去深究 , 不管怎么样 , 张郃跟了曹操这是事实 。
之后张郃在曹操的带领之下可以说威风凛凛 , 战功赫赫 , 平马超 , 征张鲁等很多大型的战役都少不了张郃 , 可以说它是曹操麾下的一员不折不扣的猛将军 。对此史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 比如《魏略》中说:“渊(夏侯渊)虽为都督 , 刘备惮郃而易渊 。及杀渊 , 备曰:‘当得其魁 , 用此何为邪!’”由此可见刘备对张郃还是非常忌惮的 。此外马谡的街亭之败虽然有其自身的原因 , 但张郃的善谋善战更是显而易见的 。
再如《三国志·张郃传》中说诸葛亮北伐时 , 魏明帝曹睿置酒送张郃 , 问张郃:“迟将军到 , 亮得无已得陈仓乎!”然而“郃知亮县(悬)军无谷 , 不能久功 。”于是就对曹睿说:“比臣未到 , 亮已走矣 , 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果不其然诸葛亮不久之后就退兵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张郃屡立战功的记载 , 在这里就不列举了 。所以 , 从史料上来看 , 张郃确实是一位有勇有谋 , “以巧变为称”(语出《三国志》) , 战功赫赫的将军 , 绝非头脑简单 , 四肢发的的莽撞之流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谋略和胆气都毫不逊色的将军 , 却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于木门道中伏而死 。
按理说一个将军战死再正常不过了 , 但问题是史书却对此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三国志·张郃传》说“诸葛亮复出祁山 , 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 , 亮还保祁山 , 郃追至木门 , 与亮军交战 , 飞矢中郃右膝 , 薨 , 谥曰壮侯 。”而《魏略》中说:“亮军退 , 司马宣王(司马懿)使郃追之 , 郃曰:‘军法 , 围城必开出路 , 归军勿追 。’宣王不听 , 郃不得已 , 遂进 。蜀军乘高布伏 , 弓弩乱发 , 矢中郃髀 。”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好像感觉就不大对劲儿了 , 到底是司马懿让张郃追击的呢 , 还是张郃主动追击的呢?
其实早在诸葛亮第二次出兵北伐的时候“魏将王双率骑追亮 , 亮与战 , 破之 , 斩双 。”(《三国志·诸葛亮传》) , 可是同样的悲剧却又在张郃身上重演了 。
前面咱们已经分析了 , 张郃绝对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 此人头脑极其清醒 , 再说了诸葛亮何许人也 , 他在撤退的时候能不做点防备?张郃对此恐怕心中早已有数 , 所以他贸然追击诸葛亮的可能性不大 , 但是他到底还是追了 , 这一追就把自己的老命给搭进去了 。那么问题的症结就集中到了当时的魏军大都督司马懿身上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