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入洛的历史背景:宋理宗试图夺回北宋旧地

金朝灭亡
端平元年(1234年),金国最后的都城蔡州被攻陷,金国灭亡 。宋大将孟珙 率军队载着金哀宗 的遗骨回到南宋都城临安 ,将金哀宗的遗骨送到太庙告慰那些被金兵欺侮过的先人 。南宋全国上下一片欢欣,朝中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
当时宋蒙之间对河南的归属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蒙古军北撤后,河南就成了无人占领的地区 。南宋宰相郑清之 采纳了赵范 、赵葵 兄弟提出的“踞关守河”的建议,即“西守潼关 、北依黄河”与蒙古对峙,这需要收复包括东京开封府 、西京河南府 和南京应天府 三京在内的中原地带 。但主持灭金之战的兵部 尚书 史嵩之 、参知政事 乔行简 、刚因史弥远 死去而入朝得到重用的真德秀 、枢密院 副都承吴渊 、淮西总领吴潜等多数大臣均持反对意见,认为已经被战乱破坏殆尽的中原地带无法提供粮草,再加上南宋军队没有骑兵,机动力有限,无法防御漫长的黄河防线 。另外,这也会造成藉口让蒙古向南宋宣战 。
由于宋理宗急于夺回河南,尤其是原来在西京河南府的原北宋皇帝的陵墓,于是在灭金后的四个月内,宋理宗就三次派出使者到河南拜谒祖陵并下诏支持“踞关守河”的建议 。
宋蒙对峙
宋理宗 端平 元年的正月初十,宋蒙联军攻破蔡州 ,金哀宗 自杀,金国 灭亡 。按照事先约定,宋军和蒙古军在灭金后各自撤退 。宋将孟珙 将金哀宗的遗骨运回临安 ,南宋君臣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来庆祝宋金世仇的了结 。
【端平入洛的历史背景:宋理宗试图夺回北宋旧地】蒙古这边,大汗窝阔台 考虑到粮草不足、天气转热,将大军北撤黄河以北,河南就成了无人占领的地区 。在黄河南边的只有大将速不台 和塔察儿 两支机动部队,其余的守备部队都是原金兵投降蒙古被改编的汉军 :刘福 为河南道 总管,都元帅张柔 屯徐州。宋蒙双方就这样静静地对峙着,虽然都没有大动作,但是看似安定的边境上正埋伏着汹涌的暗流 。
当时宋蒙之间对河南的归属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河南便成了无人占领的空白区 。南宋的边疆在荆襄推进到了信阳军 (今河南信阳)、唐州 、邓州 一线,主政人是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另外两大地区:川蜀是四川制置使赵彦呐 ,两淮一线赵葵 为淮东 制置使、全子才为淮西制置使、赵范 为沿江制置副使 。
战守之争
事实上,在金国 灭亡后,宋蒙双方都清楚开战是迟早的事,一个是迅速崛起的游牧帝国,另一个是不忘故土的文明王朝,一点火星就能点燃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两个政权间的战争导火索 。
宋理宗血气方刚 ,正欲行恢复之计,听到这么完美的计划,当然主张出兵 。在灭金的这一年三月、四月,理宗 接连派员去洛阳祭扫北宋诸帝陵墓,同时暗中进行军事侦察 。位居首相的右丞相 兼枢密使郑清之 也一改先前的主和姿态,非常赞成出兵中原 。
执掌南宋大权二十余年的史弥远 在1233年死去后,年轻的宋理宗 终于迎来了亲政 。他意图有所作为,主导了一场“端平更化 ”,荡除弊政,提拔了大批新人,赵范 、赵葵 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极力主张趁蒙古北撤之机,出兵北伐,“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 、收复三京 ” 。三京是指原北宋的三个都城:东京开封府 、西京河南府 (即洛阳)和南京应天府(即商丘) 。这条建议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因为金国 就是靠着潼关—黄河防线与蒙古作战了20多年,迫使蒙古人不得不借道南宋以转攻金后方 。同时,赵氏兄弟背后还有自己的小算盘:自己虽然辛辛苦苦地平定了李全 之乱,却在灭金的大场合上输给了荆襄的史嵩之。史嵩之是史弥远 的侄子,想在朝廷上占据优势就必须在战功上超过史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