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扶唐高宗李治上位他是如何被搬下来的

长孙无忌是太宗留给李治的大唐江山的守护神,理由即为李治年少柔弱,恐难以维系太平盛世的辉煌 。可是,再小的鸭子也会嚷嚷,再弱的病猫也会抓人 。长孙无忌坏就坏在太在乎大唐江山永固,太贪恋权力富贵,一旦天子舅父、开国元勋、顾命大臣、当朝太尉、首席宰相的光环一闪,就完全把好哥们(太宗皇帝)和好妹妹(文德皇后)的警示和贞观一朝的矜持厚重抛到了九霄云外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子李治的政治突围】
永徽四年房遗爱谋反案落定之后,长孙无忌的权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宰相班子中除了李世勣之外,其余六人全部为长孙党成员 。而李世勣本为太宗托孤重臣之一,曾于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弥留之际被太宗以帝王术的手腕贬于外地,后高宗一登基即擢升为尚书左仆射,成为宰相班子成员 。但迫于长孙无忌的压力,老油条于永徽元年主动辞去尚书左仆射的宰相之位,只保留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开府仪同三司”荣誉衔 。不过,“同中书门下三品”是宰相的代名词,名义上仍然可以参与朝廷的最高决策的 。也正是李世勣的急流勇退,为皇帝扳倒长孙无忌保留了一颗致命的棋子 。
或许长孙无忌对房遗爱谋反案的打击面过大、手段过狠,导致了天子李治的危机感加重 。从永徽四年开始,天子逐步走上了政治突围的道路 。于是,天子擢升李世勣为司空,并命人重新绘制凌烟阁李世勣的画像,亲自提笔作序,加重其身份 。天子试图夺权的态度已经明朗,在后宫,宠幸政治超女武昭仪,疏远王皇后 。终于,皇后母舅中书令柳奭意识到王皇后即将失宠,便辞去了中书令之职,李治当即降其为吏部尚书 。在朝堂,天子继续埋怨朝臣不进谏,尽失贞观遗风,试探朝臣的态度 。
在后宫,武昭仪与李治这对政治搭档密切配合,展开夺权之路 。永徽六年,继“女婴猝死案”,武昭仪又对王皇后发动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控告王皇后和她母亲柳氏在暗中施行巫术 。
天子未经调查就迫不及待地颁下了诏书,将皇后的母亲柳氏驱逐出宫,并严禁她再踏进皇宫一步 。次月,天子又将吏部尚书柳奭逐出朝廷 。王皇后彻底陷入了势单力孤的境地 。接着,天子又打破贵、淑、德、贤四名一品妃的惯例,挖空心思地发明了一个宸妃的名号,准备以此册封武媚,进封其位 。但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侍中韩瑷与中书令来济与天子面折廷争,顶回了皇帝的旨意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朝廷的市场经济学】
天子和武昭仪的失败,让他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要战胜长孙无忌,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尽快在朝中打造一支自己的政治势力 。市场经济有一条重要的依据——有需求就有供给,这同样适用于政治领域 。
而此时,朝廷早有一批政治敏锐的官员觉察到了天子的政治需求,已在待价而沽了——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书舍人王德俭、大理丞袁公瑜等 。其中李义府、许敬宗均为成名甚早但时运不济之人,封阁拜相的机会也许就只有这一次 。时不我待,他们即刻加入了天子武媚政营,不惜一切代价开始了最伟大的事业——拥立武媚封后 。
随着势力集团的逐步强大,天子召集几个宰相商议武媚封后事件 。“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毫无疑问,遭到了宰相们的激烈反对 。天子用赖皮战术三番五次的折腾此事,结果褚遂良毫无顾忌地捅破了天窗——“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岂可蔽也?!”并表现过激,以头触柱,血染丹墀 。最后,李世勣华丽地入宫面圣了,并声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于是许敬宗代表皇帝去劝长孙无忌改变立场被拒后,在朝中放言:“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这这段著名的“换妻理论”,成就了李治的舆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