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看了许多厚非刘备和吕布人品的文字 , 笔者甚不以为然 。从两人频繁更换主人的情况来看 , 把他们称为“反复小人”也对 , 确实不厚道 , 我也不大同情他们 。但是 , 刘备的历史名声却比吕布好上百倍 , 这就有些不公平了 。最近对先秦诸子文字读得多了 , 魏晋名士的东西也慢慢看了些 , 对于他们二人的行事准则以及后来的迥异名声 , 算是有了点心得 。
网络配图
在《孟子-万章下》一文里 , 记载有“齐宣王问卿”的故事 , 孟子提到的“贵戚卿”和“异姓卿”的差别 , 与吕布和刘备的行事风格基本吻合 。很显然 , 吕布属于“贵戚卿” , 而刘备属于“异姓卿” 。
孟子概括“贵戚卿”的特点是“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 , 则易位 。”吕布有无劝谏 , 赵炎不知 , 但其“弑主易位”却是常有的 。对“异性卿”的特点 , 孟子是这样说的:“君有过则谏 , 反覆之而不听 , 则去 。”刘备有没有反复谏之 , 赵炎依然不知 , 但他选择偷偷离开 , 则带有先秦士子和魏晋名士的烙印 。
刘备遵行的是“道合则侍之 , 道不合则去之”的典型先秦士子出仕准则 , 而魏晋时代又是一个名士风气盛行的时代 , 最推崇“圣人避乱世”那一套杨朱理论 。所以 , 刘备“信大义而又轻去就”的做法 , 在残汉之际 , 有些视功名如粪土的意思 , 对各路诸侯实力派来说 , 是一道很有吸引力的招牌菜 , 不管识才不识才 , 一旦“大耳朵”落魄来投 , 都有人将其视为珍宝 , 奉若上宾 , 比“微子去殷 , 韩信归汉”还要有宣传效果 。
【同为反复小人刘备的名声为何比吕布好】创业之初 , 为了获取名望 , 刘备这样做 , 或许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得到荆州之后 , 有了根本 , 刘备的信仰就出现了动摇 , 特别是在对待益州牧刘璋的事情上 , 和“贵戚卿”的“易位”思想如出一辙 。
网络配图
吕布的行事准则与刘备正好相反 , 具有非常鲜明的草原狼特征 。近年有一本畅销书对游牧民族的道德观念描写很细致 , 叫做《狼图腾》 。狼的特点是贪婪重利 , 弱肉强食 , 忠于理念而手腕灵活;狼王皆由强者出任 , 老弱前任被淘汰 。所以 , 冒顿杀父登位而匈奴心服其能 , 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
吕布的为人和秉承的思想也是如此 , 他杀丁原、董卓 , 招来“天下共诛之” 。对他自己来说 , 并不觉得强者为王(易位)很过分 , 只是想不通 , 为何自己大义灭亲却惨遭“关东诸侯都欲杀布”的悲剧 。殊不知他面对的不是草原上的“群狼” , 而是深受中原文化道德熏陶的一群士大夫 。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投靠过很多人 , 但他从不跟主人动刀子 , 抢了刘璋的地盘也没杀他 , 所以 , 名声不减反增 , 这是三国时代的社会道德风气所决定的 , 孟子所谓的“圣之时者” , 用在刘备身上也不算太过分 。
- 三国关羽是小人?武圣到底是不是后人杜撰的
- 刘备做了一件大事,却被误会千年,小人之心要不得
- 史上第一个小人寒浞,害死后羿,还把尸体剁成肉泥
- 女皇武则天: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
- 秦始皇优柔寡断受小人挟制任何事不能做主?
- 秦始皇帝却最恨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樊於期?
- 女皇武则天如何消民怨?重用小人酷吏用完即杀
- 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是什么意思 小人长戚戚
- 简笔画一个小人 画一个死亡的女人
- 同为刀类器具太刀和打刀的区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