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张飞脸的文化审美:可能就是一个大众脸

元明时期,人们通常把美男子形容为“张飞脸”,方方正正的,还比较黑 。如今,人们提到“张飞脸”,依然会联想到高原反应,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这人脸黑得跟张飞似的” 。那么,真实的“张飞脸”是个神马样子?是“燕颔虎须”的黑脸,还是文质彬彬的美男?抑或原本他就是一大众脸?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黑脸张飞”形象源于隋唐民间木偶戏
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一段经典描绘:“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
这显然是个莽汉形象,由此生发出的联想,许多人喝了孟婆汤也不会忘 。但通俗文艺的描写,安能当真?
最早出现张飞有胡须且不同于常人胡须的记载,并非正史,乃隋唐民间流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叫水上木偶戏 。张飞的木偶形象是一撮撮横在脸上的虎须,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了感觉滑稽 。李商隐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情景:“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
宋元两代,平话已然火爆,民间艺人根据自己对英雄的审美及英雄自身的性格特点,对张飞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整容”,其莽汉形象大致定型 。如元代《三国志平话》这样描绘张飞:“却说有一人,姓张名飞,字翼德,乃燕邦涿郡范阳人也,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 。”原始图腾崇拜式的痕迹,依稀可循 。
《三国演义》把原属于张飞的“身长九尺余”,改为“身长八尺”,而把“身长九尺”给了关羽,但“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八个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张飞黑莽形象的基本特征 。可见,罗贯中的依据,综合自民间传说和平话,意在突出对张飞的勇猛、鲁莽、耿直与豪放等性格元素的民间审美,并不靠谱 。
女儿做皇后遗传学推断张飞是美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解读张飞脸的文化审美:可能就是一个大众脸】此说如今有点热,起码在一帮喜爱三国的小资群体中间,颇为流行,这可能受到了史学界翻案风的影响,目前各种类似考证的文字很多 。但若仔细阅读推敲,亦不难发现,所谓的诸多“考证”,其实还是推测 。
譬如,有小资依元代杂剧为据,说在《单战吕布》、《三出小沛》等元杂剧里面,张飞的扮演者都是大眼方脸 。尽管他是黑脸,但黑脸在戏曲舞台上主要表示正义,犹如红脸表示忠臣、白脸表示奸臣一样,不是说张飞真有一张黑脸 。所以,卸下妆的“张飞”,是个大眼方脸、长相不俗的美男子,于是当时人们把美男子的脸型比作“张飞脸” 。
还有一种说法,几乎集考据学、遗传学于一体了 。
说张飞善书法、懂绘画,“平生的嗜好,是画美人”,依据是今四川渠县东北的摩崖石刻疑是张飞手迹,以及清代《历代画征录》所记:“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 。由此推论出张飞乃文武双全、有着良好艺术审美之人,这种人怎么会是黑脸?并进一步指出,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做了后主刘禅的皇后 。封建时代如果不是绝顶的美人,是当不上皇后娘娘的 。假若张飞长得“豹头环眼”,恐怕他女儿的娇容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
大众脸,比较接近真实历史
这方面,《三国志》作者做得比较理性,给张飞作传记时,吃饭喝酒交朋友、打架斗殴娶老婆的事儿全写了,就是不给张飞加个“大头照” 。似乎在暗示我们:张飞的相貌一般般啦,不好看,也不难看,没啥可写的,所以就没写 。
陈寿见过张飞吗?真人肯定没见过 。根据年谱来看,张飞死于公元221年,12年后,陈寿才出生 。但陈寿对张飞的相貌应该不会陌生 。他的老师谯周,可能见过张飞真容,会给予他直观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