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太后:揭秘掌权四十年最大的败笔( 二 )


网络配图
秦王惧,于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 。昭王谓范睢曰:“昔者齐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 。今吾得子,亦以为‘叔父’ 。”上述两段战国策的记载说,范睢对秦昭襄王讲:“臣在山东时,只知道齐有相国田单,不曾听说过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泾阳君、华阳君,高陵君,而不晓得有秦王 。能手握国政、独断专谋、操生杀大权的,方称得上国君 。
但如今宣太后专行无忌,穰侯遣使臣不上报,泾阳、华阳只按自己心意判决事务,高陵君 出入不奏报 。国家有这四个显贵操纵朝政,不出危险,是不可能的 。文武诸臣都屈从于这四人,心中哪里还有大王!如此下去,大权旁落,政令又怎能出自大王之 手?臣听说善于治国的君主,一方面在国内加强权威,一方面亲自执掌外交政策 。
穰侯派出的使者操纵王权,任意和诸侯结盟或断交,擅自对外用兵,征伐敌国,朝 野上下,莫敢不从 。于是,打了胜仗,战果全归穰侯他们所有,以致国家困弱,受制于诸侯;一旦失利,则令百姓怨声载道,祸害由国家承受 。《诗经》上说:‘果子多会压损枝条,树枝折了会伤及根本;扩大封君城邑会危及到国家安全,过分尊宠大臣会削弱君王权威 。
淖齿控制齐政,到头来将闵王吊在庙堂大梁上面,使闵王一夜之间横遭惨死 。李兑执掌赵国,围困赵武灵王,只一百天功夫,便将他活活饿死 。当今秦国,太后、穰侯呼风唤雨,高陵、泾阳推波助澜,没有臣民知道上有大王 。这些都是淖齿、李兑一类的人 。臣可幸今日尚能看见大王孤立于朝堂,真担心将来秦国主持国政的君王,不再是大王的子孙!”
听了这番话,秦昭襄王不寒而栗,便废太后,逐穰侯,将高陵、泾阳赶出函谷关 。他对范睢说:“当年齐桓公得 到管仲,把他称为‘仲父’,寡人今日得到先生,先生也是寡人的‘叔父’啊!”范睢献策后,秦昭襄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
网络配图
——秦昭襄王是前306年即位的,至前266年废太后,秦昭襄王已经即位四十一年了,也就是说,宣太后芈八子执掌秦国四十一年 。宣太后交出了 政权后,于第二年带着无上荣耀离开咸阳来到自己的封地,彻底退居到幕后 。芈八子享年71岁死后,其子秦昭襄王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代女枭雄就此灰飞烟 灭!
在《史记.穰侯列传》的末尾太史公司马迁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 。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 。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
《穰侯列传》指出,魏冉是秦宣太后之弟,运用杀伐手段拥立宣太后之子昭王即位,又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 。太史公为魏冉立传既着眼于“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的功绩;又有意揭示其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的原因 。
【秦宣太后:揭秘掌权四十年最大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