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个制度:“事无大小 , 悉付外廷议” , 意思是国家的事无论大小 , 都要经过以宰相、御史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统的讨论 , 皇帝不能独断专行 。宋仁宗一直敬畏着这种法度 。
网络配图
仁宗很喜欢张贵妃 , 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想做宣徽使(类似于皇家总管) , 张贵妃给仁宗吹吹枕边风 。仁宗本来就是个糯米团子 , 很好讲话 , 立即满口答应 。可仁宗的决定在“廷议”(类似于内阁部长会议)时没有通过 。过了段时间 , 张贵妃故态复萌 , 仁宗也再次答应 。那天临上朝 , 张贵妃送皇帝到殿上 , 抚着他的背说:“官家 , 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皇上说:“得!得!”
【没有开疆拓土的宋仁宗赵祯为何被后人尊为千古仁君】果然下圣旨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 , 谁知包拯坚决反对 , 说这个动议不是早就否决了吗?皇上您怎么可能推倒前议?“反复数百言 , 音吐愤激 , 唾溅帝面 。”最后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回到内廷 , 张贵妃前来拜谢 , 皇帝举袖拭面 , 埋怨道:“你只管要宣徽使 , 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宋仁宗看重自守之道 , 与其性格比较懦弱有关 。仁宗是真宗第六子 , 从小长在深宫 , 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世面 , 加上真宗前面的儿子大都夭折 , 对这个儿子看得特别重 , 非常溺爱 , 宋仁宗自小比较老实 。不过 , 最重要的还在于宋仁宗对国家前途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感 。在仁宗看来 , 个人的一些事能否办成不是特别要紧 , 真正要紧的是不能办错天下大事 , 让国家陷入危境 。宋仁宗曾说:“屡有人言朕少断 。非不欲处分 , 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 , 苟或出令 , 未合宪度 , 便成过失 。
网络配图
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 , 台谏官见有未便 , 但言来 , 不惮追改也 。”南宋陈亮《中兴论》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某次 , 有人劝宋仁宗独断专行 , 宋仁宗如此回答:“卿言固善 , 然措置天下事 , 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 , 皆是则可 , 有一不然 , 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 , 令宰相行之 ,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 , 则台谏公言其失 , 改之为易” 。这两段话的意思其实差不多 , 都是说皇帝办错事比较难改 , 臣下办错事相对易改 , 还是讲“宪度”、尊重“廷议”制度为佳 。
皇帝有两种 , 一种是自己极有作为 , 让一个时代打上了个人的鲜明印记 , 这是雄才大略型的 , 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等;一种是像宋仁宗这样 , 自己没有多少作为 , 却讲究自守之道 , 放手发动别人去作为 , 结果 , 皇帝也当得像模像样 。
网络配图
仁宗朝 , 北宋的经济文化获得较大发展 , 史家将其称为“仁宗盛治” 。仁宗驾崩时 , “京师罢市巷哭 , 数日不绝 , 虽乞丐与小儿 , 皆焚钱哭于大内之前” 。消息传到洛阳 , 市民自动停市哀悼 , 焚烧纸钱的烟雾使整个城市“天日无光” 。讣告送至辽国 , “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 辽道宗拉着来使的手大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 还说要为宋仁宗设“衣冠冢” , 足以说明宋仁宗在当时的威望之高 。
- 曹操祖父史上唯一太监皇帝实为无野心的宦官
- 明末杨嗣昌是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死的吗
- 三国孔明有哪些让人津津乐道的计谋故事
- 食用香料大全所有的香料名字
- 老虎最怕什么的粪便 老虎最怕什么
- 跆拳道级别和段位的区别 跆拳道级别和段位
- 蔺相如渑池之会的故事简短 蔺相如渑池之会的故事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括100字作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括100字
- 一级建造师通过率的简单介绍
- 西凉是现在的哪里 西夏是现在的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