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这位兄长,载涛评价说,“他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无用之别名 。他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内廷当差谨慎小心,这是他的长处”,这样的一位摄政王,“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付事变,则决难胜任 。”(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文史资料出版社)
很难说,这是不是历史的“后见之明” 。对某个时空点的历史行动者而言,摆在他面前的是有限资源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他所能做出的只能是局部理性和局部信息下的决定 。光绪皇帝死时,皇室溥字辈近支中,恭亲王溥伟年岁最大,他曾经被舆论认为是最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据说,两宫病危时,他在内盘桓了一昼夜 。但慈禧太后在病榻前留下的政治遗嘱并非毫无道理 。
在他的兄弟和儿子们看来是弱点的谨慎和懦弱,使得载沣在朝廷各种势力的政治斗争势力中,一直保持着相对超然的态度,表现出谦抑退让的性格,博得不少人的好感,也易于为各种势力接受,进而成为总揽全局的统治者 。在当时,载沣也是一位与时俱进的人物 。他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首先使用汽车、电话,也是第一个穿西服的王公,“颇有不少反对迷信和趋向时新风气的举动”(溥仪:《我的前半生》,东方出版社) 。自入军机以来,他参与主持过有关宪政的讨论,倾向于立宪救国,容易获得立宪派的支持,加上他是光绪的胞弟,不得不说,他是整合皇室、立宪派等各种力量的合适人选 。
另外,慈禧也有用他来牵制袁世凯的意思 。因为戊戌政变中袁世凯倒戈,醇亲王府一系的政治势力和袁世凯有解不开的恩仇 。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光绪故后,隆裕在他的砚台盒内,发见有光绪亲用朱笔,写的‘必杀袁世凯’的手谕”(载润:《隆裕与载沣之矛盾》,《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文史资料出版社) 。又传闻说光绪临危时拉着载沣的手,叫他杀袁世凯 。据载涛回忆,载沣生前没有说过,所以不晓得是否真有其事 。溥仪则断定,这场兄弟会见是没有的 。
政治经验丰富的慈禧选择载沣摄政,也许有个人的私心,也不会是完全的心血来潮、昏庸误国之举 。
这是慈禧的政治生涯中所犯的最为致命的错误吗?
“当中国最需要一个有经验、能力和意志力的决策权威人物的关键事情,慈禧竟然为了一己的私欲,而选择了最不适于作为最高执政者的人物来充当此任 。”但是,历史学家的逻辑,不可能正好就是历史的逻辑 。
摄政之初,对以载沣为核心的新权力集团,社会各方还是抱着很大的期望 。
【慈禧为何选择载沣摄政:载沣性格软弱好驾驭?】
-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之谜:袁崇焕为何杀掉毛文龙?
- 诸葛亮离皇位只差一步为何不夺权称帝
- 魏延为何不是五虎将蜀国第六强武将死的最冤
- 普通玉石烧热放入活狗嘴中,十年后价超百万,血玉为何如此值钱?
- 慈禧年间的大太监李连英是位什么样的人物?
- 贞观之治为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不朽的传奇
- 历史揭秘:契丹族为何未能在五代时期夺取中原?
- 手握世界最强航母朱元璋为何不敢动日本
- 揭秘清王朝最后十年反思慈禧多疑罢免奕
- 魏延被杀之谜:诸葛亮为何容不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