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斗:曹爽在与司马懿两派夺权中为何败下阵来( 五 )


至此 , 司马氏集团登上了权利的巅峰 , 成为了魏国的实际掌权者 。
澄清真相
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虽然有过短暂的“蜜月期” , 但是在两派势力逐步积累的过程中 , 对抗代替了合作 , 兵刃相攻代替了妥协 。其中 , 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又有哪些事实有待澄清呢?
1.曹爽这个纨绔子弟
曹爽在别人眼中貌似纨绔子弟 ,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 , 他是在继承曹魏前期的为政理念 , 革新政治 。
家世背景和思想观念之间的差异 , 使得曹爽集团在政治态度上同当时的儒学大族有很大的分歧 , 于是他们对世族势力的崛起以及因此带来的社会制度的变化采取了一定的遏制政策 。史籍中多记载有曹爽“变易旧章”、“屡改制度”的事例 , 司马懿在宣布曹爽的罪状时也指责其“背弃顾命 , 败乱国典” 。
根据《夏侯玄传》的记载 ,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伐蜀前 , 司马懿曾经向夏侯玄“问以时事” , 夏侯玄是主张改革的 , 内容主要包括:“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 , 他还认为当时正是“当宜改之时” 。司马懿虽然说“皆大善” , 但是又觉得“卒不能改” , 实际上他是反对改革的 。曹爽在讨伐蜀国失败后 , 便开始全力进行政治改革 , 然而 , 当时夏侯玄正在关中镇守 , 何晏才是改制的主要负责人 。
曹爽集团的成员治理国家都以改革作为主要任务 , 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其中 , 影响最大的就是选举制度的改革 。
然而 , 此时儒学大族的势力在不断增强 , 国家的用人政策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 总体上是朝着门阀专权的方向发展 , 在选人的标准上最重视的就是所谓的“德行” 。曹爽集团进行的改制活动 , 自然引起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世族势力的极端不满 , 于是两大势力集团之间的争斗就难以避免了 。
在这里我们可以说 , 曹爽集团与司马懿集团之间的斗争是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中不同利益阶层之间斗争的延续 。曹爽其实是在以一个改革者的身份践行曹操的用人为政之道 , 只不过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最终没有成功 。
2.“冢虎”司马懿的智慧
与“卧龙”、“凤雏”等飘逸雅致的绰号不同 , 司马懿的绰号是令人闻之生畏的“冢虎” 。其实 , 从宋元时代开始的民间叙事中 , 司马懿是以一个可敬、可畏的智者与政治阴谋家的形象出现的 。司马懿的大半生都是在猜忌中度过的 , 自魏武帝曹操开始 , 司马懿就在层层提防之下治军、理政 , 而司马氏家族最终还是崛起了 。
其实 , 司马懿在猜忌中最终成功夺权 , 是与他的生存智慧紧密相连的 。他的某些生存哲学 , 到现在仍然值得人们借鉴一二 。
第一 , 韬光养晦 。司马懿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 , 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都对他防范有加 , 不让他带兵 , 甚至一度想除掉他 。但是 , 他深知韬光养晦的智慧 , 对所有安排都毫无怨言 , 就连被流放都显得非常乐观 , 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使魏国统治阶层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司马懿熟悉“伴君如伴虎”的真谛 , 他战战兢兢 , 如履薄冰地过日子 , 一直挺到了曹芳孤儿寡母继承权利的那一天 , 之后便成功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