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则天无论如何折腾都未影响盛唐的大势( 三 )


盛唐成就了武则天
如上所述 , 女皇的弊政如此 , 但其治下的国家经济和人口仍处于上升的态势 。武则天执政时期 , 粮食生产还算丰稔 , 由于赋役加重、社会失序 , 米价较之此前的贞观、永徽年代和此后的开元年代略有上升 , 显示当时有一定的通货贬值和膨胀 , 但不至于困窘 。从人口增速来看 ,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有380万户 , 到了武则天被推翻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有615万6千余户 , 人口3714万余人 , 比永徽元年增加了230万余户 , 每年增长率约为1.2% , 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实为罕见的高速度 。由此来看 , 武则天对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 , 有着积极的贡献 。
前面说过 , 武则天威权人格的治下是与儒家精神相悖的 , 不符合贞观之治的治国理念 , 她的治国理念和方式形成了弊政 , 并开始侵蚀盛唐健康的肌体 。但从实际上看 , 她也同时延续了盛唐的国脉 。除了中华帝国的躯体庞大 , 周边又无强敌 , 武则天的弊政尽管侵蚀了帝国的肌体 , 毕竟时日尚短、症状尚轻 , 尚未到达颠覆政权的地步 , 另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 武则天虽废唐建周 , 但国家的政治架构及各种国家大法没有改变(如均田令、租庸调法、府兵制和礼仪律令等) , 国家承继贞观之治和永徽之治的各种做法 , 依惯性前行 。
比较而言 , 武则天的兴奋点在于如何取得权力和巩固权力 , 对于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治理方式如何 , 她绝无耐心重构 。且唐朝行走到这里 , 唐太宗开创的治国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 颠覆重建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 顺应之还能收到民心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 , 武则天进号为天后 , 随即建言十二事 , 被视为武则天的政治纲领 , 其中有劝农桑薄赋税 , 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 南北中尚禁浮巧 , 广言路杜谗口等内容 , 分明是贞观之治的延续 , 只是武则天心口不一未加实施 , 不过是她迷惑百姓的官样文章 。但她如此煞费苦心 , 足证教化天下是当时人们的共识 , 她明面不能反对 , 甚至要被动地响应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贞观新政的洪流推动着武则天时代前进 , 这种惯性成就了武则天的部分好名声 。
第二 , 武则天大肆屠戮功臣及宗室人物甚至殃及者众 , 毕竟限于上层社会 , 不至于引起中下层社会动荡 。且武则天善于以权术掌控天下 , 无人敢在其治下有觊觎之心 , 她于是用掌驭之力保持了政权的平稳 , 也就使天下保持安宁 , 这样就为崇尚太平的农耕社会提供了生产前提 。
武则天大肆屠戮大臣和宗室 , 但天下事情需要人来做 , 靠武氏子弟及男宠来填补 , 水平及人数皆有限 , 于是 , 武则天将目光投向科举 。为了体现公平武则天发明了糊名制;为了成为贡生的“座主” , 武则天不辞辛苦逐个问答 , 于是 , 她为自己选拔出来了一些人才 。她的这些举措 , 无意中将能才选出 , 甚至为唐玄宗的 “开元之治”储备了一些人才 。
第三 , 武则天之后 , 她的儿子唐中宗和唐睿宗相继执政 , 可惜一个荒唐 , 一个消极 , 母子相比 , 武则天的威权人格和铁腕驭政使天下变得秩序井然 。及至唐玄宗依贞观故事行事 , 人们以为他所废除的弊政主要是唐中宗及唐睿宗倡行的积习 , 与武则天关系不大 。由此以来 , 上有贞观、永徽之治 , 下有开元之治 , 盛唐的脚步未曾止歇 , 武则天其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功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