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康熙大帝为何八次都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

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 。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 。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
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 。(《康熙政要》,第242页)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 。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
当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奏请时,康熙帝斩钉截铁地说:“朕意已定,决不允受 。如受之,则前言为虚矣 。”“其上朕尊号之事,断不可行,此乃朕实意,非粉饰之词也 。自今以往,大小臣工各宜洗心涤虑,砥节励行,休养苍黎,培复元气 。尔等可向九卿各官悉谕朕意,不必再行陈请 。”
两年后,群臣因台湾统一,“神功圣德,超越千古,非加上尊号,无以慰臣民仰戴之愿”,再一次请上尊号 。康熙帝同上次一样,坚决拒绝 。他说:“治天下之道,但求平易宜民而已,何用矜张粉饰?”“朕但愿以平易之道,图久安长治,不愿烦扰多事,可将朕意传谕九卿、詹事、科道知之 。”
一些评论者往往把康熙皇帝拒受尊号的行为,归之于他的谦逊 。例如《康熙政要》的执笔者在谈及此事时就说:“群臣请上尊号,至于再四,而谦让弥坚,至德益广 。”(第803页)《康熙政要》也把这些事迹纳入《论谦让》这一卷的内容之中 。这当然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但把全部问题归结为个人的品德修养,似乎还没有完全说到点子上 。其实,我们如果认真读一读详细记录皇帝言行的《康熙起居注》这部书,可以发现,康熙帝对于大臣们一些“颂圣”的话,有时明明是言过其实,也常常会欣然接受 。
所以,他的拒受尊号,更为重要的还是反映了他作为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难得的宽阔政治胸怀,反映了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凡事但求实际,不务虚名”的政治风格 。如果把问题提高了来看,可不可以说,正是这种政治胸怀和政治风格,使他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康乾盛世”开拓者的角色 。如果他一味追求虚名,受到损害的将恰恰是他的政治实绩,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许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
【揭秘:康熙大帝为何八次都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