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庄漫录》中记载的另一位茅山道士则不仅是黑白不分,甚至是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了:朱勔丧父,作黄箓醮,请茅山道士陈赤夷字彦真拜章 。回,得报应,但见金甲神人杖剑叱云:“朱勔父子,罪恶盈贯,上天不赦,汝焉得为拜章 。”……不踰三年,勔果败 。茅山道士即便不能兼济天下,至少也应该独善其身,而陈赤夷却为徽宗朝的“六贼”之一朱勔的父亲“拜章”,难怪会遭到金甲神人的叱责 。清代笔记小说茅山道士多为负面形象在清代的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形象中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少,消极成分急剧增多,并最终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从而彻底颠覆了茅山道士最初的正面形象 。
1.神奇道术消失沦为庸碌之辈
首先,茅山道士曾拥有的各种神奇道术进一步丧失,他们大都沦落为一些无所作为的庸碌之辈 。如在《雷峰塔奇传》中,茅山道士“陆一真人”企图利用许仙谋害白、青二蛇,结果奸计被识破,斗法又不能胜,遂回山修炼,以图再起 。后收得一蜈蚣精为徒,相助复仇,但却再度败北 。又如在《七剑十三侠》中,白乐山之女剑青为山魈所缠,欲娶为妻 。白乐山闻听茅山道士法力高明,遂延请至家建醮,驱赶山魈,但却无济于事 。后来军官狄洪道途经于此,以妙计除掉山魈,才为白家解困 。此外,由于这些茅山道士学艺不精,有时甚至还会因此而累及他人,误其性命 。
2.贪恋钱财、卑鄙龌龊
其次,贪恋钱财、利令智昏是这一时期茅山道士最为突出的人格特征,而且其获得钱财的方法也不像前代那样光明正大、取之有道,而是通过种种卑鄙龌龊、为人不齿的手段来骗取的 。
3.不乏大奸大恶之徒
另外,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茅山道士还不只是有上述一些小打小闹的劣迹,其中也不乏大奸大恶之徒 。如《金台全传》第三回:冷千岁的公子冷作其,人称“冷剥皮”,“为人凶狠,剥削民财,还有谋叛之心 。……家内请一位茅山道士,名叫张道明,……后来举动起来,要他做军师的 。”身为茅山道士的张道明不仅不能劝人为善、济世救民,反倒成了助人谋叛的“狗头军师”,实在令人愤恨!
茅山道士形象为何越变越坏?
我们看到,在隋唐至明清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茅山道士经历了一个优点与特长逐步萎缩和丧失、缺陷与恶行不断膨胀和积聚的过程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一:统治者对道教的态度发生变化由崇尚到打压
隋唐至北宋,道教与封建统治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利用、大力扶持,甚至是崇信,这对道教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它进入了道教发展史上的兴盛期 。
北宋灭亡后,金、南宋统治者吸取了宋徽宗崇道亡国的教训,对道教在长时期内皆无特别的崇奉,实行严格的管理 。元代统治者则对佛教更为青睐 。
清朝统治者信奉萨满教,对道教采取严格限制和打压的政策 。在这种宗教政策的强力影响下,道教在社会上层的传播无疑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道教徒们只好将目光转向社会下层,从而使道教迅速地走向世俗化和大众化 。
原因二:茅山上清派地位发生变化由主导地位到被整合
【真实的"茅山道士"什么样?揭秘茅山道士那些事!】 隋唐至北宋时期,道教由南北朝时期的分裂状态逐渐趋于融合,并最终形成了以茅山上清派为主流的格局 。当时的茅山派在道教各派中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 。
北宋以后,民间的道教活动空前活跃,新的道派纷纷出现,经过复杂地分化与整合,道教最终在元代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南(正一)北(全真)两大派别相对峙的格局 。具体到茅山上清派而言,在南宋至明朝时期,这一派别不仅逐渐丧失了其曾经拥有的许多突出特点,以致最终失去了在道教诸派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而且还进一步被正一道所整合,降级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派别 。
- 汤圆的故事:元宵的传统吃食汤圆是怎么来的
- 慈禧西逃路上最丢脸的事:被土匪持枪打劫
- 揭秘古代的男人女人之间经常探讨哪些私密话题
- 零存整取利息如何算 零存整取利息算的方法
- 对虾叫对虾的原因是啥 为什么叫对虾
- 经典舒服的心情句子 看了让人舒服的句子范例
- 张嘉译和王鸥演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 爬藤牵牛花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 泥鳅催产剂的用量是怎样的
- 玫瑰花的折法 玫瑰花的折法简单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