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何制定子贵母死制度?( 三 )


随着封建化进程的推进 , 北魏后宫几乎成了汉女的天下 。她们自身无法干预朝政 , 也没有强大的“外家”影响朝局 , “子贵母死”已经失去存在的理由 。但是 , 它却一直被人捍卫着 , 僵化着 , 并演变成为后宫铲除异己和争权夺利的最好借口 。拓跋濬的贵妃李氏之死 , 就是个例子 。据《魏书·皇后传》记载:“文成元皇后李氏 , ……遂有娠 。常太后后问后……验问 , 皆符同 。及生献文 , ……太后令依故事 。……临决 , 每一称兄弟 , 拊胸恸泣 , 遂薨 。”入宫前 , 李氏曾被别人霸占 , 这让思想保守的常太后心里很不痛快 。李氏怀孕时 , 常太后竟然亲自去“验问” , 鉴定是不是龙种 。生下拓跋弘后 , 李氏从普通妇人直接封为贵人 , 仅次于皇后 , 这让皇后冯氏感到恐慌 。所以 , 在对付李氏的问题上 , 两个女人同仇敌忾 。
此外 , 冯氏还有别的目的 。冯氏从保太后身上得到启发:亲自抚养皇储 , 以控制将来的皇帝 。为此 , 冯氏利用“子贵母死”先后害死了三位母亲 , 即拓跋濬的贵妃李氏、拓跋弘之妻李氏和拓跋宏之妻林氏 。通过这种卑鄙手段 , 冯氏先后控制了拓跋弘和拓跋宏两位皇帝 , 长期临朝听政 , 并把拓跋弘逼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 随后将其杀害 。冯氏的侄女入宫后 , 其行止与冯氏无异 。据《魏书·皇后传》记载:“孝文文昭皇后高氏 , 后生宣武……冯昭仪宠盛 , 密有母养帝心 。……后……暴薨……或云昭仪所贼也 。”自己没有儿子或者生不出儿子 , 就“杀其母 , 而养其子” , 强抢未来皇帝的抚养权 , 以便将来参与朝政 。从冯氏开始 , “子贵母死”制度变得更加灭绝人性 , 北魏宫廷已经被阴毒恐怖的气氛所笼罩 。
在“子贵母死”的阴影下 , 到了元恪时期 , 竟然出现了“椒掖之中 , 以国旧制 , 相与祈祝 , 皆愿生诸王、公主 , 不愿生太子”(《魏书·皇后传》)的局面 , 堕胎现象也屡见不鲜 。再者 , 皇后高氏“性妒忌 , 宫人希得进御” , 元恪面临着绝后的政治危机 。后来 , 胡氏不惧“子生身死” , 艰难地为元恪生下了元诩这根独苗 , 因功“进为充华嫔” 。为皇统大计 , 元恪废除了“子贵母死”制度 。有人认为 , 这一制度是由拓跋宏废止 , 依据是“子贵母死 , ……高祖终革其失 , 良有以也” , 其实不然 。林氏死时 , 拓跋宏确实曾提出过“不欲袭前事” , 但因冯氏反对 , “故不果行” 。此外 , 《资治通鉴·梁纪》也记载了北魏废除“子贵母死”制度这件事:“天监十一年(512)冬 , 十月 , ……乙亥 , 魏立皇子诩为太子 , 始不杀其母” 。
始于天赐六年(409) , 止于延昌元年(512) , “子贵母死”在北魏沿袭七代 , 历经百年 , 见证了拓跋鲜卑的兴衰 。这一制度 , 是氏族社会碰撞封建专制的产物 , 是北魏推进制度转型的催化剂 , 所以 , 它只是一时的权宜之举 。它虽然有一定合理性 ,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人干政问题 。事实上 , 北魏出现了很多女强人 , 如窦太后、常太后、冯太后、高皇后、胡太后等 。细细数来 , 这一时期的妇人干政现象 , 要比北魏建国前还要严重 。笔者认为 , 封建专制制度一日不除 , 妇人干政的现象就不会断绝 , 这也正是西汉“立子杀母”一代而终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别有用心之人 , 不顾制度与现实的严重脱节 , 将其变成“妇人参与国政”的工具 , 这不仅违背了拓跋珪的初衷 , 同时也加速了北魏政权的衰败和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