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吕布的干将曹操为何重用张辽而杀了高顺

建安四年(199年)底曹操将吕布围困于下邳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吕布走投无路投降,之后被曹操缢杀 。
吕布死了,但吕布集团仍在,下邳城破之前吕布的部将侯成、成廉、魏续等临阵反叛改投曹操阵营,还有其它投降或被俘虏的人马,如何安置他们是曹操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
按一般想法,对这些“政治上不可靠”的队伍应该分散到各部队中化整为零,以免日后生乱 。但在当时这未必是个好办法,因为那时联系不便,人的乡土观念更重,远离故乡的人一旦失去由同乡构成的集体就会感到不安全,要么逃亡要么叛乱,把他们仍编在一起交给可靠的人去指挥才更妥当 。
网络配图
曹操当年在兖州与青州的黄巾军作战,双方打得很激烈,曹操最后全取对手,俘获三十多万人口,曹操从中挑选一部分人组成一支队伍,号称青州军,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也是曹军里最能打的队伍之一 。
所以对吕布的残部也应该加以整编,并为他们选一位合适的将领 。吕布这支队伍的老班底是并州军,汉末并州军经历了一系列起起伏伏,队伍构成发生过很多变化,但基本力量没有变,高顺、成廉,魏续、宋宪、侯成、曹性、郝萌等都很早就追随吕布,张辽也是并州军的旧人,他们都是队伍的核心骨干 。
并州大体相当于今山西及内蒙的河套一带,汉末属边地,地出名马、人好战,军队有一定战斗力 。汉末并州军最早的首领应该是丁原,前并州刺史,吕布做过他的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 。丁原当时手下有三员主将:张杨、张辽和吕布 。
丁原参加了何进、袁绍领导的铲除宦官行动,率并州军南下洛阳,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何进被宦官杀了,袁绍、袁术杀了宦官,凉州军首领董卓趁乱控制了朝廷,董卓策反吕布,吕布杀了丁原,袁绍逃出洛阳联合关东联军反董……
并州军的三员主将,张杨脱离洛阳在外面独立发展,吕布被董卓收为养子而受到重用,张辽投降,并州军的主力并入董卓集团,以后董卓又被吕布杀了,吕布率张辽以及高顺、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人转战各地 。
吕布被杀时还有多位并州军将领健在:魏续、侯成、宋宪是抓了陈宫、高顺投降曹操的,张辽如何被俘的不太清楚,似乎没有参与下邳城里的这场“战场起义” 。
曹操可以在他们五个人中选一位新的主将,这几个人论资历张辽较高,论能力和人品高顺则更胜一筹,论功劳魏续等人更大,曹操该如何选择呢?
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应该首选高顺,史书说高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善于带兵,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是汉末五大主力之一 。高顺为人耿直,对吕布忠心耿耿,屡次向吕布进言,虽然不为所用,仍无怨无悔 。
网络配图
张辽在吕布手下的军职是中郎将,相当于师长,高顺在吕布手下担任的军职不详,《资治通鉴》说他也担任中郎将 。下邳城破之前吕布曾接受陈宫的建议“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粮道”,从这项安排看高顺的地位至少与张辽并列,都较成廉、侯成等人更高 。
人品、能力、资历都没问题,但曹操却没有选高顺,而是把他杀了,这是为何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高顺坚决不投降,誓死忠于吕布,不愿为曹操所用,曹操只得把他杀了,但这只是推测,《后汉书》仅说“布及宫、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三国志》仅说“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并没有提到“誓死不降”的情节 。
杀与不杀、选谁不选谁其实更多地取决于曹操 。忠诚是美德,但要看为何而忠、又忠于谁,高顺忠诚于吕布,也许是出于高顺自己的为人和本性,也许是为吕布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也许是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建立的深厚感情,无论哪一种情况,这种忠诚都是真实的,也是能经得起考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