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6个必知的真相:吕布不用方天画戟

导读:一说到三国历史 , 很多人都会把《三国演义》作为三国历史 , 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历史细节都是有误的 , 下面 ,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6个必知的真相 。
【三国中6个必知的真相:吕布不用方天画戟】网络配图

1、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 , 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 , 人们几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关羽应当使用这把刀 , 关于它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即便到今天 , 这种造型的刀仍被称作“关刀”或“关王刀” 。可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 。
但历史上 , 关羽使用的并非是青龙偃月刀 , 而是类似于矛一类的兵器 。遍查史书 , 三国时代无人曾使用“青龙偃月刀” , 《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 , 斩其首还” , 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矛 , 同时随身佩有短刀 , 以便对刺杀的敌将进行斩首 。
其实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 , 也叫“掩月刀” , 偃月 , 即半月的意思 。宋代《武经总要》中就有这种刀的绘图 。这种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在三国时还不成熟 , 很难造出 。虽然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并未出现 , 但带有木柄的长刀却是可能有的 , 《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就称:“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 。不过这一时期带柄长刀不是常见兵器 , 三国时将领使用的主要是长矛 , 如关羽、张飞、吕布等用的都是矛 , 取其突刺作用 。
2、吕布的兵器不是方天画戟
前文提到 , 吕布用的是矛而非方天画戟 。《三国》中吕布用的戟实际也是到宋代才出现的“戟刀” 。三国时 , 戟是军队中的标准武器 , 从战国开始常用“持戟”一词作为士兵的同义词 。
吕布为刘备解袁术大将纪灵之围时 , 在营门树戟一只 , 约定双方 , 如射中小支 , 则袁、刘解斗 。吕布举弓射戟 , 正中小支 。戟的小支原是横枝 , 整个戟呈“卜”字形 。到了三国时 , 横支逐渐弯曲上翘 , 减弱了勾的功能 , 增强了刺和叉的功能 , 称为“雄戟” 。
典韦阵亡前 , “以长戟左右击之 , 一叉入 , 辄十余矛摧 。”说明小支上翘后 , 叉法威力大增 。戟是制式兵器 , 大量装备部队 。官渡战前 , 袁绍檄文称自己的部队“长戟百万” , 此说虽有夸张 , 但也说明其装备之多 。袁绍有大戟士700余人为左右随从 。
网络配图

3、张飞的丈八长矛并非像蛇一样
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一样 , 张飞的兵器“丈八蛇矛”经过《三国演义》的煊染而声名赫赫 。在电视剧《三国》中 , 我们可以看到 , 张飞的“丈八蛇矛”矛头弯曲似蛇 , 更为惊奇的是其矛锋如毒舌吐信般双锋并举 , 煞是威风 。不过 , 好看归好看 , 此“蛇矛”只是凭空臆想 , 在战场上中看不中用 。
道理其实不复杂 , 突刺类兵器如矛、戟等 , 其杀伤力取决于尖刃刺击时产生的压强 , 矛前两个尖 , 明显会减小压强 , 穿透力不如单尖 , 况且中间新月形的矛锋增加了遇阻的概率 , 很容易就折断锋尖 , 其装饰性明显大于实战意义 。所谓丈八蛇矛 , 是小说家为了给张飞增添英雄气概的捏造之物 。《三国志·张飞传》中说他大闹长坂坡时 , 只是说“据水断桥 , 瞋目横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