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庆父?

导读:春秋《左传》中的一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 。庆父真有这么大的本事?
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 。那么,这庆父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他又为什么要把鲁国搅得不得安宁呢?难道一定要他死了,鲁国才会安宁吗?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一百多年后的孔子,对庆父这样的“乱臣贼子”却不愿详谈,可谓“讳莫如深”,能隐瞒的则尽量帮他隐瞒,能不说的则尽量不说,并且多使用中性词汇,不做曲意丑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孔子为什么要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
网络配图
首先,庆父并非篡位者 。
按当时的继承法,鲁庄公去世后,法定的继承人应该是他的嫡子,但是,夫人哀姜没能生出继承人来 。因此,鲁国的君主之位究竟该传给谁?就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
鲁庄公的庶长子般、庶长兄庆父,都可以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无论是公子般还是庆父当上了鲁君,都不应该视作篡位者 。所以孔子并没把庆父归入“乱臣贼子”之列 。
《左传》上对鲁庄公兄弟四人讨论接班人的问题有详细记载:庄公、季友各投公子般一票;庆父、叔牙各投庆父一票 。公子般与庆父2∶2 。
不料,季友自作主张,毒死了叔牙,导致了公子般2∶1胜出,为君 。接着,庆父由于有为君的资格,却没抢到,于是心理不平衡了,欲望驱使着他,丧心病狂地连续杀害庄公的两个儿子后,自立为君 。庆父干了这样的坏事,孔子不想说,为什么?因为鲁国非常讲求“亲亲尊尊”,这是自家内部的事,干吗说出来给外人听?家丑不可外扬也 。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庆父就是中了奸计,吃了齐国人的大亏 。
当庆父买通杀手,杀害庄公儿子,再假装好人,出面报仇,铲除凶手的时候,殊不知,齐国人也正在用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伎俩对付他!鲁国人当时可没有觉得庆父必须要死了,国家才会安定 。“庆父不死,鲁难不已”这句话,根本就不是鲁国人说的,也不是后人理解的那种意思,而是齐国人说出来的 。这里面是齐国打垮鲁国的一个阴谋!
根据《左传》的记载:齐国的仲孙湫来鲁国访问后,回到齐国,对齐桓公说了这样一句话:“不去庆父,鲁难不已 。”
这句话是齐国大夫仲孙湫对齐桓公说的 。什么意思呢?
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结束 。并非说庆父的心很坏,能耐很大,搅得鲁国不得安宁 。而是因为:以庆父的身份该为君主了,却没能当上君主,有这种身份的人不除掉的话,鲁难就不会结束 。
齐桓公问:“若之何而去之?”就是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他这奸人铲除掉呢?寡人派军队过去杀了他,可否?
回答说:您千万别除掉他,继续等待 。“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
网络配图
仲孙湫先说,不除掉庆父,鲁难就不会结束,然后又说,不要除掉庆父,只有留着他,才能让鲁国的灾难进一步恶化!大王您只要耐心地等着就好了 。
齐桓公马上就悟过来了,妙啊,妙!又问:“鲁可取否?”
我们能不能趁这次机会把鲁国吞并了?
回答说:“不可 。”
鲁国秉承周礼,为立国之本,他的“根本”还并没有动摇,所以我们还不能吞并他,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动摇他的根本 。怎样才能动摇他的根本呢?
“霸者以养乱为功 。”要引导、培养他们自相残杀,越乱越好!不必出兵讨伐庆父,要留着庆父这个奸人,让他继续祸害鲁国,最终逼着他自杀(将自毙)!到那时,鲁国灾难深重,我们再出面,亲而有礼,匡扶正义,拨乱反正,“此霸王之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