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将夺得的江山归还李氏?

导读: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费了多大劲才登上皇位坐拥江山的,但是到最后她却把她辛苦夺得的江山一手归还给李氏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武则天就没有废李立武的想法吗?当然有!可是后来她为什么又把江山还给了李氏呢?
网络配图

武则天的“小心思”
如果按照皇权不旁落异姓的原则,武则天应该将帝位传给武氏 。因为考虑到了这一层,武则天废三儿子李显后,强迫四儿子李旦跟自己姓武,徙居东宫,立为皇储 。可是武则天的娘家人见此不乐意了,武则天当皇帝,这天下就是武氏的天下,怎么能传给李旦呢?李旦再怎么改姓,他还是李治的儿子,还是李家的后人 。
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更是积极活动,企图让武则天立武氏后人为皇储,以巩固武氏权力 。武承嗣授意王庆之等人上表,要求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则天就问,李旦已经被立为太子,为什么要废掉改立武承嗣?你倒是给个说法啊 。王庆之就搬出“自古以来未有立异姓为嗣者”的理由,讲了一番大道理 。
【武则天为何将夺得的江山归还李氏?】王庆之的道理委实没有错,现在是武氏天下,岂可以李姓后人为皇储 。她武则天虽然强迫李旦改姓武,可一旦李旦摆脱她的控制,肯定会恢复李姓,只认父系血统,周武王朝就得结束,这不能不让武则天担忧 。
其实武则天想立武三思为太子,可每一次征求大臣意见,都遭到反对 。武则天非常恼火,借故屠杀和罢免一批“拥唐派”,后来再征求意见,群臣就装聋作哑,立武三思为太子的事就搁置下来了,但并未完全消除她要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心思 。真正让武则天放弃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恐怕还是狄仁杰那的一番话 。
狄仁杰的劝说很“走心”
狄仁杰如何劝说武则天归还李唐天下,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当中都有提及 。
网络配图

《新唐书》:会后欲以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 。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 。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 。庐陵王(唐中宗李显被废后,封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 。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 。”又说:“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为后 。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 。”狄仁杰的意思是,武三思虽为武氏子孙,但是在民众心中他的号召力远远不如李显 。再者武三思为侄子,感情自然比不得母子之情 。
《旧唐书》: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 。《资治通鉴》: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
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狄仁杰劝说武则天,除了站在天意、民意的角度上,还重点突出了一点,就是“母子关系” 。
“母子关系”是一种最能敲动人心的关系,它以最直接的血缘关系来维系,因此母与子具有天然的亲近感 。从母与子的关系出发,最能打动人心 。狄仁杰紧紧抓住了这一点苦苦劝说,虽然让武则天有所反感,但武则天最终“不能无感,故卒复唐嗣” 。
武则天的“怪梦”
武则天欲改立太子期间,做过一个梦 。对于这个梦,史料记载有所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
《新唐书》这样记载:武则天对臣下说:“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 。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指李显),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亦指李显)于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