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是谁?他是哪个朝代诗人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
以怪出名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
颇有骂名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 。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 。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 。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 。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 。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 。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 。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
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 。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 。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 。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 。”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
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 。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 。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 。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 。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 。”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 。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 。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 。书毕,尽兴而归 。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
刻苦习字
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终觉不足 。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 。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 。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 。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 。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