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
“闻道”,表示惊惜 。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
后两句抒情 。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
左迁:贬官降职 。
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 。
文章插图
龙标:唐代县名 。
唐武德七年(624)设置,治所在今湖南黔阳县 。
王昌龄贬官龙标,故后世习称王龙标 。
诗中“闻道龙标”,即以贬官之地龙标代指王昌龄 。
这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 。
据考证,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约在天宝七载(748) 。
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 。
王昌龄为何被贬?当时殷?[在《河岳英灵集》评语中说是“不矜细行”,新旧唐书也都说是“不护细行”,可见王昌龄没有犯大的过错,充其量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竟然被贬滴到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遐荒”,这就不能不使人同情和叹惜 。
诗人常建在一首怀念王昌龄的诗中已流露愤慨和不平:“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鄂诸招王昌龄张债》)李白更是不顾社会上“谤议沸腾”(殷璿语,引自《唐诗纪事》),秉笔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
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 。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 。
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 。
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
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
次句叙事 。
“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 。
文章插图
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
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
三、四两句则转为抒情 。
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
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 。
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
“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
结句奇语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 。
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意有异,其实相同,都是指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 。
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
全诗想像丰富,构思奇特,正是李白善于吸收乐府民歌丰富滋养的结果 。
- 植物大战僵尸 无尽版攻略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谁说的出自哪里的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谁说的出自哪里
- 诸葛亮费尽心思杀他:却竟为司马懿扫除隐患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谁说的出自哪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谁说的
- 屈原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自尽还是谋杀?
- 野史探秘:古人们在床头究竟挂谁的画像可避孕?
- 怎么样让法师尽快服盆
- 小马拉大车合集,关于汽车“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 小鲜肉排行榜,《封神小鲜肉》“同门”玩法详细攻略
- 古代风流文人猎艳的四大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