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庭院要栽植这几棵树?里面讲究多了!

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 。”虽然这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古人为图个吉利,不论是官宦门第,还是普通人家,庭院附近总少不了槐树 。从栽植历史来看,早在先秦时槐树已为官方最早选定的绿化树种之一 。据《周礼·秋官》“朝士”条,周王的廷院有“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的说法 。意思是,左右各栽植9棵棘树,南边栽植3棵槐树 。
为何要栽3棵槐树?原来是方便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上朝时找准自己的站位,即所谓“三公位焉” 。先秦时的厚槐之风影响深远,明陈淏子《花镜·花木类考》“槐条”记载:“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
槐树还是后世皇家宫苑内必植之树,故槐树又有“宫槐”的别称 。此外,衙门、学校、街巷也都喜欢栽植槐树 。西汉时,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 。
《艺文类聚》引《三辅黄图》记载:“(汉昭帝刘弗陵)始元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辟雍,为博士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行 。”“槐市”又称“学市”,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称:“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 。”直到唐代,“槐市”仍盛行 。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中有这样的说法:“期青紫于通《经》,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叶畅薰风 。”
【古人为什么庭院要栽植这几棵树?里面讲究多了!】在唐朝,应试举子落第了往往也不离开长安,通过夏课,恶补学业 。在槐树花开的时节,常常将新作投给相关主考官,以求荐拔 。此即李淖《秦中岁时记》所谓:“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 。”
但槐树真正被赋予感情寄托是在明朝 。明初,朝廷将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出发地点即是洪洞县一株大槐树,故民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槐树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