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文景之治:汉朝延续四百年历史的基础( 四 )


这项人道主义改革的背后 , 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封国齐国有一名官员 , 名淳于意 , 他有一回犯了法 , 被判处肉刑 , 押解到长安城 。突如其来的横祸 , 令家庭陷入灾难之中 , 淳于意没有儿子 , 只有五个女儿 , 他不禁叹道:“遇到急事 , 这些女儿都不中用了 。”他的小女儿名唤缇萦 , 听到父亲这么说 , 伤心得落泪了 。她暗下决心 , 一定要拯救父亲 , 便陪同父亲 , 从齐国到了长安城 。
虽然年纪轻轻 , 但缇萦很勇敢 。为了拯救父亲 , 她毅然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 。幸好缇萦生活在一个好时代 , 汉文帝时代言路畅通 , 使她的这封信有机会交到皇帝手中 。在信中 , 她这样写道:“臣妾的父亲在齐国为吏 , 当地人都称赞他公正廉洁 , 但是由于受到牵连 , 被判肉刑 。人死了就不能复生 , 肉体遭到断肢就无法复原 , 即便日后想要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 。臣妾愿意为父亲赎罪 , 入官府为奴为婢 , 没有怨言 。”
汉文帝一直提倡“以孝治天下” , 见到缇萦的上书后 , 为这个小女子的勇敢精神所感动 , 便下达一份诏令:“民众犯有过失 , 还没来得及教化 , 刑罚就加于身了 , 就算想改过自新也没机会 。朕深感怜悯 。断人肢体或刻字于肌肤 , 一辈子也改变不了 , 这种刑罚多么残忍与不人道 。朕作为民之父母 , 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特下诏废除肉刑 , 用其他刑罚替代 。”司法机构经过反复讨论 , 最后在法律条文上做出重大修改:被判髡刑者 , 改判劳动改造 , 派去筑城、舂米;被判黥刑者 , 改判戴枷具劳动改造 , 同样去筑城、舂米;劓刑者改判为笞三百;斩趾者改判笞五百 。
废除肉刑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 ,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 , 能在鞭笞五百之下生存下来的囚犯 , 少而又少 。本来汉文帝的本意是减轻刑罚 , 却导致本不该判处死刑的人 , 在鞭笞之下送了性命 。到了汉文帝去世后 , 汉景帝继位时 , 下一道诏令 , 将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 笞三百改为笞二百 。
汉文帝致力于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 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做 , 而是尽可能少变更政策法令 , 不搞大规模运动 , 节省民力 , 减少政府的扰民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 , 就是轻傜役、薄赋税 , 这就要求政府要节省开支 , 特别是皇室要以身作则 。
在俭朴节约上 , 汉文帝的表现足以令人称道 。从他继位到去世 , 在位时期长达二十三年 。这段时间里 , 皇家宫殿、花苑以及专用的马匹车辆及宫中所用的服饰 , 全部没有新增数量 。他的节俭 , 在历代皇帝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有一回 , 他想在宫中新建一座露台 , 便召来工匠 , 做了工程预算 , 大约需要一百金 。他心里盘算一下 , 觉得太贵了 , 便说道:“这笔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 。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殿 , 时常害怕自己德行不够 , 令先帝蒙羞 , 看来是没必要再修建露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