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分歧秘闻( 二 )


但寇连材在目睹了光绪帝虽贵为天子 , 实则无权 , 及慈禧太后骄奢误国等情后 , 竟不顾清廷内监不准妄言政事的祖制 , 于1896年3月23日清晨 , “流涕长跪(慈禧)榻前” , 要求慈禧太后以祖宗、天下为重 。
寇连材当时不过仅是一名阉竖太监 , 违反清廷祖制 , 妄言朝政 , 将其杀掉 , 本不足为虑 。但是 , 使慈禧太后惴惴不安的是 , “慈禧疑有指使” , 怀疑寇连材背后是否有光绪帝或翁同龢等人的指使授意 , 因此 , 不但命内务府将其斩杀于菜市口 , 并借机株连平日同情或接近于光绪帝的其他“内侍”多人 。
稍后 , 慈禧便将打击的对象转向了帝党的第二号人物文廷式 。
文廷式 , 江西萍乡人 , 他既与翁同龢有交 , 又与瑾、珍二妃的胞兄志锐交好 , 且为瑾、珍二妃的早年老师 , 同时又为南清流派的一员 , 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有一定的影响 。
光绪帝对他极其器重 , 很快将其从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擢升为四品的侍讲学士 。同年3月30日 , 慈禧太后又迫使光绪以“遇事生风 , 常于松云庵广集同类 , 互相标榜 , 议论时政 , 联名执奏”等罪名 , 将文廷式“革职永不叙用 , 并驱逐回籍” 。帝党的势力因此而大受损伤 。
几乎与此同时 , 慈禧太后还曾试图废掉光绪帝 , 另立某亲王之孙为帝 。因其为皇族之人 , “皆知西后之凶残 , 畏居帝位之苦累 , 不欲贪虚名以受实害” , 因而“佯狂不愿就” , 更兼之以“恭亲王亦力争废立 , 西后颇惮之 , 其谋遂止” 。
1897年春 , 军机大臣李鸿藻身染重病 , 慈禧太后乘机又将其亲信孙毓汶安插到军机处 。慈禧太后虽身居颐和园内 , 但朝廷内外的大事都有其亲信大臣随时奏报 。
在帝、后党争日趋激烈的时候 , 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租借军港 , 划分势力范围 , 民族危机愈加严重 ,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发生政见分歧与公开的权力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
网络配图
慈禧并非敌视变法
1898年春 ,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公开摊牌:“乃谓庆亲王曰:‘太后若仍不给我以事权 , 我愿退让此位 , 不甘做亡国之君 。’”慈禧太后一直认为 , 没有她这一皇太后 , 光绪如何做得上皇帝 , 因此当她得知这一消息后 , 愤怒异常地说:“他不愿坐此位 , 我早不愿他坐之 。”
尽管如此 , 慈禧太后还是不敢立即与光绪帝公开撕破脸面 , 直接从皇位上将光绪帝拉下来 。这是因为 , 光绪帝自继位以来 , 虽性格怯懦 , 政绩平平 , 但并无明显的失政失德行为 , 慈禧太后不得不对朝廷内外的舆论有所顾忌 。
同时 , 她也料定光绪帝处于无权无勇的地位 , 尚不至于对她构成实际的权力威胁 , 故而对光绪帝依靠并不掌握清廷实权的学士言官 , 以及康、梁维新派等进行的变法活动 , 暂时采取了姑息容忍的态度 。她曾对其亲信说:“由他(光绪)去办 , 俟办不出模样再说 。”同上 。
光绪帝利用慈禧太后的这一“宽容”态度和机会 , 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 , 宣布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