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父子是怎样把汉献帝推下帝位的?

但凡有拆迁的地方 , 自然是少不了钉子户的 。譬如《三国时代搞“野蛮拆迁”可谓花样百出》一文中 , 洛阳豪门们 , 为了对抗董卓的“强拆”运动 , 起初都有着一颗钉子户的心 。
只是 , 这些大腹便便的国家干部以及大老板们 , 大多外强中干 , 竟遭董卓一番恫吓 , 全收拾起了钉子的倔强 , 放出心中的软弱 , 跟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迁居长安 。
网络配图
当然 , 相对于“酒囊饭袋”们的不成气候 , 三国时代比较“长命”的钉子户 , 恐怕要属汉献帝刘协了 。其实 , 东汉这位末代皇帝 , 命运也算多舛 , 至八岁登基始 , 此后的八年时光 , 竟是居无定所 , 像个皮球 , 在各路军阀脚下折腾摸滚 。
《后汉书》是如下记载的:“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 “车驾入长安 , 幸未央宫”、“李傕胁帝幸其营 , 焚宫室”、“车驾至洛阳 , 幸故中常侍赵忠宅”、 “是时 , 宫室烧尽 , 迁都许 , 幸曹操营” 。
好吧 , 我们不妨还原一下刘协这段时间的生活轨迹:汉末乱世 , 祖宅洛阳被董卓烧了 , 搬到了长安 , 谁知还未安定下来 , 又遭动乱了 , 董卓的部下李傕竟一把火把长安宫也给烧了 , 后辗转反侧回到洛阳 , 可此处早是满地苍夷 , 自然谈不上宜居 。
过了一段狼狈日子(竟沦落到在手下官员赵忠处租房的境地) , 再往后的时光 , 倒是遇见了曹操 , 终于在许昌安定了下来 , 也算对流离的八年时光 , 做了一个比较安心的收尾 。
网络配图
如此看得 , 刘协的房运应该不算太好 , 就像个被不断领养的随迁小孩 , 跟着不同的干爹 , 怀揣着一张破旧的暂住证 , 在各地流离颠沛 。不过 , 这并没有阻挡他成为一名合格的资深钉子户 。原来 , 在封建时代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里 , 君王家天下是件天经地义的事 。这就是所谓的“天下之大 , 莫非王土” 。
尽管屡次搬迁 , 可处处是我家 , 服务靠大家 , 刘协一旦安身下来 , 一家之主的模样 , 总是得端出的 。这和所谓的铁饭碗 , 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都哪里都有饭吃 , 恐怕是一个道理的 。
皇上的招牌 , 自然就是刘协的铁饭碗 。经过几年颠簸折腾 , 终于在曹操的地盘安家了 , 刘协对此时的境遇 , 自然是珍惜的 。因此 , 最初的交往日子 , 也算其乐融融 。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 摇身成了精神领袖 , 自然在军阀乱战中占据了政治高地 , 而被供着的“家长”刘协 , 一日三餐自是无忧 , 寻个天气好的时候 , 也多了心情 , 唤上几个随身官员 , 在城郊的许田围场 , 喝喝酒唱唱歌打打猎 , 打发着时光也算“卡拉OK” 。
不过 , 君弱臣强 , 这样尴尬的蜜月期 , 自然有个到头的时日 。刚才说了 , “天下之大 , 莫非王土” , 曹操在自家祖宗的地盘上老这么指手画脚 , 日子长了 , 刘协当然要有意见了 , 至少 , 刘协身边官员是有意见了 。于是 , 刘协开始寻思着向曹操索要产权了 , 后来 , 就有了“衣带诏”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