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还原反应 。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卖化学品的徐州市哪里有化学市场?】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 探索古代宅女是如何消遣时光的?
- 名相房玄龄身边的醋坛子何以震惊李世民
- 探秘:云南史上暗藏的八大神秘古国
- 大清朝是如何贴对联的以及倒福的来历
- 历史追朔:古代大臣是如何向皇帝告密的
- 为什么清朝的妃子侍寝都是被裸着抬进去?
- 这位可能挽救大明王朝的人他死后仅六年大明亡
- 贾母为贾宝玉选的姨娘:却在流言中死去的奇女子晴雯
- 孙策三国早期最英勇的统帅坐着玩刀也能吓到对手
- 揭秘:历史上秦始皇派出的徐福当日本天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