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频频出现的和珅,让人们记住了乾隆眼前的这位红人,清朝的军机大臣,同时也是史上第一大贪官 。那么,和的死真的是因贪而亡的吗?和的贪,不是朝夕之间,更不是不可告人,而是长此以往且甚为猖狂的 。以乾隆皇帝治世之英明,不可能觉察不到 。然而乾隆对和的倚重有增无减,便可知乾隆皇帝治世之英明,不可能觉察不到 。
网络配图
然而乾隆对和的倚重有增无减,便可知和虽贪,却也的确对皇帝尽忠、为国家出力,其才智不在与其同朝且多为后人称颂的纪晓岚之下 。
和仗着乾隆的倚重,难掩飞扬跋扈之势 。虽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然排除异己亦不遗余力 。在位高权重的和眼中,除了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其他人根本不足为俱,甚至连已位入储君之列的十五皇子琰,也备受他的压制 。
乾隆五十九年,为了不超过祖辈康熙执政六十一年,乾隆决定立太子 。和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为免自己的权势受到打压,极力恭维乾隆定能“万万岁”,不必急于立储让位 。
和一席劝,一下就把乾隆那二十几个盼着皇位望眼欲穿的皇子们都得罪了,尤其是不久之后被乾隆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的十五皇子琰 。
和仗着乾隆的倚重,难掩飞扬跋扈之势
1796年,既是嘉庆元年,又是乾隆六十一年 。两个年号的并存,反映了嘉庆皇帝上位却有名无权的事实 。此时已是太上皇的乾隆,虽说从龙椅上走了下来,但他对帝国权力的控制却从未放松,而帮他实施这一控制的,便是他的得力宠臣和 。
网络配图
就在这种嘉庆有名无权而乾隆有权却不便出面的情况下,和绅的权势更甚从前 。嘉庆在位的前三年,处处受到和绅的掣肘,有志难舒,自然对和绅恨之入骨,不除不快 。
一向机敏的和绅,被权势蒙蔽了双眼,忘记了他即使地位再显赫,也不过是皇室的奴才 。也许和绅已想到,迟早有一天乾隆会离他而去,迟早有一天嘉庆会大权在握,但那一天的到来,比他想象的要快得多 。而他,还未想好应对之策,就从权势的巅峰跌下了黄泉 。
1799年的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 。嘉庆对和绅的反击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进行 。两天后下旨逮捕,三天后抄家,十天后送去三尺白绫 。乾隆驾崩不过短短十五天,和绅便随之而去了 。
乾隆驾崩不过短短十五天,和绅便随之而去了
有人考证嘉庆帝对外公布的和绅的罪状,虽多达二十多项,然最致命的并不是贪污受贿,而是对乾隆的大不敬之罪 。以和绅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他的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只要不谋反作乱,根本不致以死罪论处 。嘉庆势要和绅彻底垮台,既然和绅没有谋反作乱之实,就定他大不敬之罪,毕竟和仗着乾隆的倚重,的确做过不守君臣之礼的事 。
网络配图
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年代,对皇帝稍有不敬都可能掉脑袋,更何况大不敬!嘉庆终于成功地发泄了抑郁在心中长达三年的怨气 。
和绅死前曾赋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看来他和嘉靖的恩怨,至死未休 。
【乾隆眼前的红人和珅真的是因贪而亡的吗?】
- 他是崇祯最倚重的大臣却为何在军中自杀?
- 苏轼吟诗赴宴时苏轼所说的句子什么意思?
- 日本社会如此开放为什么得艾滋病的人不多
- 同治皇后之死同治皇后是怎么被害死的?
- 孙权账下与诸葛亮舌战的群臣结局如何?
- 秦桧是忠臣?他只是岳飞之死的一口黑锅罢了?
- 韩信:一计用两次彭城最大的赢家
- 探秘传奇:大名鼎鼎不可一世的陈胜
- 诸葛亮扶不起的刘阿斗: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
- 本该母凭子贵的温僖贵妃为何反让康熙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