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胡谓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大大加强了皇帝专制集权 。网络配图
果然,朱元璋下诏非常严厉地训斥他心目中昔日的“萧何”:“今卿年迈,故精力之为可期 。不审为何,同小吏而枉功臣,而乃夤昏定拟诡语,符同朝奏,此非臣下之所当为 。卿谋欺诳,法当斩首 。然行赏有誓,尔当三免极刑 。今无患矣,止削禄一千四百石 。”对于李善长举荐胡惟庸失误,相当于罚了点款,以示警告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看起来蜻蜓点水,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朱元璋何尝不想杀李善长?正如朱元璋与太子朱标那段著名的对话,朱标劝父亲杀人太多,恐伤和气,而朱元璋却把一根长满刺的树干扔在地上,让朱标捡起,并告诫朱标,我这么做,都是为你消除隐患啊!李善长何尝不是那树干上的刺头呢?“拔刺”计划是否能顺利进行,在朱元璋看来,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顺利掌握政权,这才是朱元璋最大的心病啊!
笔者认为,朱元璋必须杀李善长的第三个原因,在于只有杀了李善长,才能把打击面从以前的“胡案”引向延续的“李案”,才能让“拔刺”计划顺利进行,李善长作为淮西一派的代表人物,功劳大,地位高,权力重,威望显,连刘伯温都称赞,只有李善长能够调和诸将,协调阴阳,大明建国之初,大量的权力掌握在武将手里,李善长以一介文臣,能够让诸将心悦诚服,就凭这一点,足够让朱元璋忌惮了,而且只有拔掉李善长这个“刺头”,才能将淮西一派的人物一一铲除,光靠“胡案”,在朱元璋看来,涉及面还不够 。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只对李善长予以小惩呢?朱元璋有一个很大的顾及,因为仅以李善长推荐胡惟庸失当来治其罪,显然是不能杀李善长的,须知,“免死铁劵”上,李善长可免“三死”啊!
这也是就为什么“胡惟庸党案”一直没有了结的原因,因为,朱元璋始终想通过“胡惟庸党案”扩大打击面积,已达到“拔刺”的目的,要想整倒李善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让“免死铁劵”失效才行,根据“免死铁劵”所言,只要不是谋反的大罪,其余死罪都可以赦免,可见,必须要能证明李善长谋反才行 。
▍明初的一众功臣中,李善长以其资历之深而素有威望,他年长朱元璋近二十岁,被称为”里中长者”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伏诛”,牵连死者甚众,而“善长如故” 。时年六十余岁的李善长虽然在胡惟庸案的第一次冲击下屹立不倒,十年后却以同样的罪名结束了生命与政治生涯 。网络配图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朱元璋继续利用“胡惟庸党案”,按说一个“擅权植党”足以杀了胡惟庸,可朱元璋为了除掉李善长,不断升级“胡惟庸党案”,将罪名由“擅权植党”上升为“通倭通虏”,明朝最大的忧患就是“南倭北虏”,胡惟庸“通倭通虏”,足见其“谋反”之罪状,而通过李善长与胡惟庸的特殊关系,可以牵连出幕后的李善长亦涉嫌谋反 。
为此,朝廷公布了一份李善长之弟李存义的供词,这李存义就是胡惟庸的亲家,作为胡李两家的联络人,他表示,胡曾经许诺李,事成之后,将淮西地盘分给李家,李善长思虑良久,只是说了一声:“我老了,你们自己去搞吧!”李善长并没有劝阻,更没有揭发,这成为了李善长谋反的主要证据,当然这份证据极有可能是朱元璋授意之下,锦衣卫炮制出来的 。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党案”十年之后,朱元璋亲自定案,此时的李善长已经是七十七岁的老人了,李家上下七十余口,一并处死,他的儿子李琪,因为妻子是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而幸免遇难,还有两个儿子李芳、李茂也因为公主之恩终于活了下来,昔日的大明第一功臣一家,靠着这个儿媳妇,总算是留下了一丝香火 。
- 秦国忠信大臣蒙毅将军为何被秦二世杀死?
- 种植花生遇到田鼠怎么办
- 曹魏名将李典是怎么死的李典的墓在哪里
- 唐玄宗举行封禅大典此人却将棺材摆在皇帝行宫
- 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让明太祖震惊的大明名将
- 朱元璋不让朱棣继位主要原因是血统问题
- 揭秘:三国蜀国阵亡的名将都有谁?
- 解密:三国猛将赵子龙为何拒绝娶漂亮寡妇为妻
- 羊毛毛衣能用洗衣机脱水吗 能用洗衣机将羊毛毛衣脱水吗
- 杜甫是李白铁杆粉丝,李白却将杜甫视为屌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