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光修建材料就准备了11年到底是谁建造了它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如今首都的著名景点之一 。有俗语称去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 。但是在许多人眼里,紫禁城才是造访帝都的必去景点 。然而这样一个历经明清24代帝王的皇宫、著名的历史地点,其建筑设计者却鲜有人知 。今天,让我们走近故宫,探索紫禁城设计的历史之谜 。
众所周知,最初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将明王朝的首都定在了应天府,也即如今的南京 。那么故宫缘何建在北京呢?这是因为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史称靖难之役),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三位皇帝,也即著名的明成祖或永乐帝 。
网络配图
但建文帝的侄儿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再加上他登基不久后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图谋刺他,使得朱棣虽然坐上了龙椅,却一直心中难安 。之后不断的噩梦与南京湿热天气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让他渐渐坚定了要迁都的决心 。
明成祖永乐四年,也即1406年,以丘福为首的一干大臣,上书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宫殿 。明成祖欣然同意 。于是在这一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的北京故宫始建 。从开始建设的1406年到1420年建成一共用了十五年 。可是您知道,这十五年的建设里,光是建设材料的准备就用了了十一年吗?
古代建筑材料以木石为主 。但既是建造皇家宫殿,自然需要使用最好的石料和木材 。于是朱棣派人到崇山峻岭去里去寻找珍贵的楠木,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典故 。开采和运输修建宫殿石料的过程同样艰辛 。
据史书记载,保和殿后最大的那块开采于北京房山的丹陛石,是由工人们在道路上每隔一里挖一口井,到冬季从井中取水浇筑在道路上做成冰道,其后用了28天运输抵达的 。而宫殿使用的砖块也是分别来自苏州和山东临清的皇家特供 。因为各地材料多是通过大运河运输到北京,所以有了“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的说法 。
网络配图
公元1417年,在所有材料准备妥当过后,朱棣从各地征调能工巧匠,终于正式开始建造北京故宫 。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人们不禁好奇,这样一片宏伟的建筑群,其设计者到底是何方神圣?
据传故宫的设计者是一位叫蒯祥的工匠 。他是进京工匠中香山帮的头领 。香山帮的成员多来自江苏吴县香山,或是蒯祥的徒弟 。其中也是有诸多能人巧匠 。
蒯祥建筑方面的造诣极高,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绘出宫殿楼阁的图样,而且宫殿建成往往与图纸上的尺寸分毫不差 。明成祖对他极为欣赏,常以“蒯鲁班”称之 。关于蒯祥,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据传朱棣曾下令将邻国进贡的一块珍稀巨木做成大殿门槛 。然而负责的工匠在切割木料时发生失误,锯短了一尺多 。
蒯祥大惊失色,赶忙跑去报告蒯祥 。没想到蒯祥看后却让他再锯短一尺 。其他工匠都诧异不已 。蒯祥却在门槛的两头各雕刻了一个人头,还加上了一颗珠子,使得门槛可以安装和拆卸 。就这样,他得到了永乐帝的赞赏,并创造出了“活门槛” 。
网络配图
蒯祥因出众的才能,在建造故宫时得到了重用 。在故宫建成后,也因才能和皇帝的欣赏担任了工部左侍郎一职 。蒯祥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直保持着谦逊俭朴的品行 。同时他也非常热心,乐于解答别人提出的建筑方面的问题 。据传北京的蒯侍郎胡同就曾是他的住处 。蒯祥的子孙后代多数也继承了他的记忆才能 。因此直到晚清,还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