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在战国这么多将才中名气不大,可他的战略眼光却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此人就是太史公的先祖,秦国将领司马错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於华池 。靳孙昌…昌生无泽,…无泽生喜,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司马氏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初的流徙情况 。司马错的最大功绩便是伐蜀与定蜀,其孙司马靳作为战国杀神白起的副手,参与了长平之战,后来与白起一同被昭襄王赐死 。而司马迁的父亲,老太史公司马谈,算起来是司马错的八世孙 。
【太史公的先祖司马错:春秋战国风云中的铁血悍将】网络配图
也许太史公司马迁太过谦虚,并没有给祖宗司马错单独立传,可是司马错伐蜀定蜀,对于秦国的发展壮大,乃至整个战国局面的扭转和终结,其意义并不亚于商鞅变法 。司马错历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朝 。惠文王时秦国朝野几乎是张仪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武王又是个偏执的举重爱好者,只爱和大力士比举鼎;昭襄王时又遇战神白起横空出世,司马错仕途的运气真是不怎么好 。但是,珠玉蒙尘只是暂时现象,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雾,一探究竟 。根据东晋常璩撰写的巴蜀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早期的蜀王封他弟弟葭萌为苴侯,赐给他汉中这块地,几代之后吃里扒外的苴侯居然和蜀国的仇敌巴王要好,结果苴蜀相攻,苴侯奔巴,巴求救于秦 。带头大哥秦国,是否真这么好心,会替巴蜀苴主持公道呢?
史记张仪列传中对此略有提及 。当时秦惠文王确实欲发兵伐蜀,但是蜀道难走是个头疼的问题,而且,时值韩国侵犯,先伐韩吧,恐巴蜀局势更加不利,先伐蜀吧,又怕韩国趁机来袭,惠文王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惠文王跟前的大红人张仪建议伐韩,而司马错坚持伐蜀,与张仪争论于惠王之前 。张仪的伐韩主张其实包含着东出争利于三川、劫持周室的方针“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
反方辩手司马错是这么说的,秦国地小民贫,当务之急是广地、富国、强兵,别看蜀国是西僻之国,“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而且拿下蜀国,有禁暴止乱之名,天下不会以为秦国贪暴,面子里子的好处都得到了;反之如果伐韩劫周天子,未必有多大的实际利益,反而还担了一个恶名,若引来山东诸国的攻伐,那秦国就完蛋了 。《华阳国志》还补充了司马错的一个论点,那就是从蜀国这个地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 。得蜀则得楚 。楚亡,则天下并矣 。”
网络配图
于是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出兵伐蜀,灭之 。关于伐蜀由谁领兵,史记秦本纪说司马错伐蜀,《华阳国志》说司马错、张仪共同伐蜀,总之从决策到执行应该还是以司马错为主 。平蜀之后,昭襄王封蜀王后人为蜀侯,陈壮为蜀相 。昭襄王十四年,蜀相壮杀蜀侯,并与臣服于蜀的丹、犁二国(古乐山地区)来降 。到秦武王即位后,可能是蜀与丹、犁又有反复,蜀相壮被诛,秦国也继续出兵讨伐丹、犁 。秦武王举重受伤而死之后,他弟弟昭襄王继位,封公子煇继任蜀侯,岂料没过多久蜀侯煇居然反了,司马错授命平叛定蜀 。至于巴蜀苴纠纷的另外两个当事人,巴国和苴国,自然是唇亡而齿寒,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了 。平了蜀国之后,司马错张仪等,顺便把巴与苴一块儿端了 。鉴于间接统治总是出现反复叛乱,秦国先后将原巴蜀苴连同从楚国夺得的汉中六百里土地,设置成巴郡、蜀郡和汉中郡 。
- 丙吉问牛竟抓住了国家治理问题的要害?
- 商鞅变法的反对派秦国甘龙究竟是怎么死的
- 清明节是24节气的第几个节气 清明节是第几个节气
- 室内长期用花露水的危害 室内长期用花露水的危害有啥
- 朋友圈如何发自己生日 关于自己生日的说说
- 酒店铺床单被套技巧 酒店铺床单被套的技巧介绍
- 三角梅的种养方法 三角梅如何种养
- 如何才可以睡着 立马睡着的方法
- 凤眼果里面的脆皮可以吃吗 凤眼果里面的脆皮不可以吃是吗
- 荷兰豆的速冻方法 荷兰豆冷冻的储存方法